游戏中的社交
(2019-03-22 18:21: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4-5岁是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时期,到了这个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游戏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幼儿园,有一个很受小朋友欢迎的游戏--《买西瓜》。具体玩法如下: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唱:“西瓜大,西瓜圆,你的西瓜多少钱?”站在圆圈中央的老师回答:“XX块钱。”小朋友则要随着老师的回答来找到相应数量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对数和量的理解,而且还为孩子们的社交提供了可能。由于提前了解了游戏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相对简单的一块钱和两块钱,孩子们都能轻松应对。到三块钱的时候,少部分的孩子因为没有找到同伴而被淘汰。四块钱的时候则开始出现很明显的问题。
镜头一:一个小团队里,孩子们开始检查自己的队伍人数啦,“一……二……三……四……多啦,你出去,快点出去。”边说边推着小朋友让她离开,“好了,她走啦,我们再检查一遍吧,一二三四,我们对啦。”“我们再数一下吧,不要漏掉自己哦”“一二三四五,又多了一个,你出去”说着又推着一个小朋友离开。
镜头二:小朋友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小A想和小B手拉手。可小B旁边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小B,不想离开他。这时候小A开始哭闹不愿意拉别的小朋友的手,甚至不愿意进行接下来的游戏。
镜头三:小朋友在休息的过程中,小C很喜欢小D,于是用手去捏小D的脸,可小D很不喜欢她的这种行为。
通过上面的镜头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利用正确的交往手段,有些幼儿会使用攻击性行为。推人、捏人、骂人的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某个行为、某句话会伤害到别人,在圆圈活动时间,Jessy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活动---“查理在小二班的一天”。通过假想的小朋友—纸上的查理在由平整逐渐变褶皱的过程中,让小朋友想一想自己做过什么事情、说过什么话,导致查理很伤心。有的小朋友说“我不喜欢你啦”,“我不是你的好朋友啦”,“你是垃圾”,“我打你呀”等等,这些话都会让查理伤心。打人、踢人、抓人的行为更会让查理伤心。伤心的查理还会和小朋友玩吗?猜一猜查理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玩?对于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格外积极:“有礼貌”,“对不起”,“分享玩具”,“分享好吃的”。那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呢?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一点一点地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景园小二班刘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