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思考三两事

标签:
绿地随笔小二班 |
分类: 绿地老街校区 |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便嫁为人妻,毕业五年,育有一对可爱的儿女。直到最近我们在一起聊天时,聊起各自所选择的不同的生活,我突然钦佩起她作为母亲的无私。或许是还没有经历过身为人母的感受,所以一直以来心里会有一个疑问:做了五年全职妈妈,没有经历职场,她还可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吗?我也问了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为自己的子女而停滞自己的事业吗?或许,我连休假半年的勇气都难以决定。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做的不够好,觉得没有办法给儿女一个充裕的生活,或许是因为还未做好准备面对未来。无论出于哪种原因,实际上直击内心的答案是:对未知的路,所产生的担忧和焦虑。
周末宅在家里看电影,看影片中的家庭教育,看形形色色家庭角色的扮演。脑海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之前的困惑和疑虑,就像一团遇水的颜料层层润染开来。关于周末的一些思考有三:
其一:不久前备受追捧的电影《奇迹男孩》,被称为两个小时来自冬日的温暖。很多人影片中的情节美好的有些不真实,令我最为记忆深刻的是奥吉的母亲伊莎贝尔,在影片的一开头,她决定让外表特别一直接受家庭教育的儿子去上学,尽管她深知奥吉将要面对的重重阻碍,但她仍然掩饰住担心并坚定的执行让奥吉去上学的决策。在豆瓣影评中有人用此电影诠释“亲密关系”,他这样提到:作为一个家庭的主导者,必须果断做出对所有人有力的决定,即使执行起来可能障碍重重。那是作为一个母亲才能拥有的坚定信念。
其二:赵立新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一路诗意,与子同行》。“亲爱的儿子,你好。又是一个爸爸不在场的生日,你是不是已经不再怨怪了,而这也让我更加难过。”书信一开头,廖廖几句,散尽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陪伴的亏欠和无尽隐忍的爱。爱似轻描淡写的话,铿锵有力的扎在心里。“父亲不知能陪你走多远,但你的未来将携带我持续的爱,它就在你的身体里,忠实地,伴你走下去。”家庭是一本书,亲情这一页时不大好缺失的,缺失会遭到心疼的责罚。好在我们有“诗”这根看不见的细细的红线,促成你我最私密、最美好的交谈。形形色色的原生家庭,造就不一样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无论是看得见的陪伴,还是看不见的关爱,父与母,母与子,一直都在,相互关联,相互润泽。
其三:热剧《老男孩》,这对真性情的父子关系,彰显了另一种养育方式:佛系养娃。我津津乐道的追剧,欣赏两个大男孩在一起生活时的平等关系,更钦佩于父亲对于儿子张弛有度的关注。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过:世上所有的爱都已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大抵就是父母在对孩子说:我希望你在离开我们之后,依然能够坚强而美好的生活。
我的朋友,现在开始规划接下来的生活。五年的全职妈妈,让她沉浸在陪伴孩子的幸福之中,而如今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她开始接受第一次分离,与此同时,也整装待发,迎接人生的另一阶段。在这个美好的周末下午,她孩子的事情,我们没能如约而行。但我因为今日的感受,而深刻的理解了一番她这些年所收获的幸福的味道。我曾想问许多人:是什么支持你一如既往的陪伴孩子,能够把自己在青春年少时渴望的生活方式搁置一旁。我想我还是阅历过浅,片面的用眼睛去看,而不曾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受。希望未来的自己,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妈妈,悦纳孩子,悦纳现阶段浅薄意识层面所理解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