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做你的朋友好吗——被拒绝幼儿人际认知问题解决之刍议

(2017-12-30 08:00:59)
标签:

被拒绝

人际认知问题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你手里的这块积木让我用一下吧?”

“不行,我还要用呢!”

“那我们再也不是好朋友了!”

“呯”

那块积木被扔到很远的角落,两位小朋友气的脸红脖子粗,最终被老师强行分开并进行劝说,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才得以终止......

 

以上是一则发生于大班区角活动时的真实场景,场景中的男孩小A(化名)是本文所述“被拒绝”幼儿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他很聪明,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且喜爱冒险,但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伴的交往风格常常是场独立型,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话语方式比较直接,不善于多用委婉礼貌语气,“被拒绝”是这类孩子最怕面对的问题,一旦在交往中被拒,他们的情绪会迅速产生变化,对对方出言不逊,甚至想要做伤害对方的举动我们把这类幼儿出现的问题称之为“人际认知问题”,是指因人际认知出现偏差而产生的人际问题,幼儿人际认知问题是儿童心理学研究范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是认知——行为心理学治疗体系中的重要范式,又称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简称ICPS),是当前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系列方案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社会大众对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学前教育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幼儿在家中百般呵护,来园中更是受到老师们的贴心照料,久而久之幼儿人际认知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若不加以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儿童会渐渐形成社会性薄弱的问题,如攻击性强、不能忍受等待、难以应对挫折、社会退缩以及同伴关系较差等。

综上所述,造成幼儿人际认知问题的原因有许多种,分为三大类,即原生家庭的显、隐性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针对性训练缺失;孩子先天性生理心理问题造成的交往障碍。究其原因,方能治其根本,以下就以关系最为密切的家、校两个干预方为主对幼儿人际问题解决策略进行阐述。

 

1.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的训练

    幼儿的3-6岁是生理、心理、人格、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敏感期,幼儿园是孩子除了家庭以外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于他们而言,也许这是初遇人际问题的地方,班级的众多同伴以及老师都是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交往对象,因此幼儿园开设人际交往专项技能训练是有必要的,有许多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例如故事启示法,即利用相关人际交往故事讲述给予孩子们一定启迪,使之形成对人际交往的初步认识;行为分析法,采用班上小朋友的真实案例,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析相关行为中的可取之处与不当之处,给出合理的建议;示范演示法,挑选小朋友或者老师亲自做出示范,例如向别人寻求帮助如何询问,被拒绝后应如何处理等实际问题。若条件允许,可以研制开发幼儿人际交往系列校本课程与活动,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对行为结果的预知能力,进行阶段训练、周期训练,使孩子学会独立正确的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问题,必要时可以对一些复杂的人际问题进行干预,帮助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2.区角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因此区角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人际交往问题,例如区角材料共享问题,孩子们会为一个玩具而争夺,处于真实的交往场景中,大多数孩子对一些无礼粗鲁的要求都不能容忍,单纯的他们惯于以对方的语气神态选择要和谁一起玩或是不和谁一起玩,倘若一些有人际认知问题的孩子经过礼仪教育从而改变说话方式,会不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呢,在我的观察中,大多数孩子都会接受那些使用礼貌用语并且语气温和孩子的请求,无论是“请”、“好吗”、“谢谢”、“不客气”,或是“excuse me”、“may I...”、“thank you”等等,都能有效促进人际问题的解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园的教育引导就要长期坚持下去了,形成定式,便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让我做你的朋友好吗——被拒绝幼儿人际认知问题解决之刍议


 

3.原生家庭的协同教育引导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大成长环境,而身在其中受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同样会影响孩子各方面发展,尤其是家人对孩子人际交往风格的影响,这种原生影响是自然发生,有正面的、负面的,也有显性的、隐性的,从教育心理学的维度讲,家庭风格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溺爱型、忽略型四种,一般来看,溺爱型与忽略型家庭风格教养出来的孩子易产生人际认知问题,“被拒绝”幼儿群体中也有一部分是受这种家庭风格的负面影响,前者在家中受到过分宠爱,集体生活中这些孩子往往不懂得分享礼让,常与同伴发生矛盾,而后者风格则会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特立独行,独来独往的他们也并不懂得更好地融入集体;权威型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听话,常常服从于幼儿园的规则指引;最佳家庭风格是民主型,民主型家庭的家长通常恩威并施,家庭中有爱与关怀,也有原则与底线,这种家庭风格教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性格开朗且温和,懂得礼让分享。由此可见,人际认知问题的产生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若家园不达成一致,园中的各项技能训练与引导将会是低效的,甚至会对教师的教育进程带来阻碍。因此,家长应注意在家中的一言一行,毕竟孩子自呱呱坠地以来面对的第一对人际关系就是子女之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朋友,除了要做好榜样之外,也要协同幼儿园一起引导孩子,家园共育,同时还可以多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喂!你过来和我一起玩球吧!”

“我不想。”

A在户外活动时再次被拒,生气地大喊对方的名字,被老师拦下并对其安抚。

“亲爱的小A,你若想和他一起玩,或许可以试着改变你的语气,有礼貌地向别的小朋友提出邀请,大喊大叫呼来喝去的方式会吓到他的。”

在老师的鼓励下,小A走到小B身边,语气和缓了许多。

“小B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玩球,可以吗?”

“嗯...那好吧。”

“哈哈,你真好,让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吗?”

“好呀,一起玩!”

......

 

那天的午后,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倾落而下,耀眼而温暖,孩子们在绿茵草坪上奔跑、跳跃,那一张张童稚脸庞,那一个个烂漫笑容,想必是我们共同的心之所愿。

 

让我做你的朋友好吗——被拒绝幼儿人际认知问题解决之刍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