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我向你看

(2017-12-11 20:13:12)
标签:

杂谈

小班

分类: 绿地老街校区

  守候一朵花开,既要为他提供一片自由的土壤,也要给予一定吸收养分和阳光的时间,待到花期时,花儿便绽放了。也许还未绽放,就闻到阵阵花香。

                许我向你看


  12月第二周开始,我发现孩子们安静在餐厅里吃早餐,顽皮的小男孩用勺子“当当当”的敲响了桌子,发出俏皮的笑声,似乎是在诏示同伴们行动起来进行一场风趣的“勺子打击乐”。当他看到我在看着他,“嘿嘿嘿”的笑了起来,两旁的小女生看了看声音的来源便继续进餐。“Tiffany,我的肚子要爆炸了。”没有听到勺子的声音,小男孩显然有些失望了,于是向我求助。进餐结束后,便跑来与我进行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孩子们开始跟风说“臭粑粑”,一个孩子说了悄悄的在同伴耳边说:“臭粑粑”,然后神秘的一笑,“臭粑粑”遍开始在教室里开了花。孩子们开心的念叨着,瞬间拥有了无限的放纵和喜悦。罢了,我听到孩子的声音:好臭呀,我们不说了吧。“好臭呀好臭呀,我们不说了吧”孩子们又开始笑着相继念叨着。一个孩子趴在我的耳朵上说:说这样的话不文明吧。

  餐后我陪孩子们一起涂颜色,很可爱的圣诞鹿。我同他们一起涂色,一个小女生看到我用红色涂鹿角的时候对我说:我也想用这个颜色。我说:等我用完给你用好吗。你看着我精灵古怪的对我吐着舌头说:Tiffany,是交换!我说:好。待我用完,她递给我她的粉色与我交换。

  喜欢画画剪纸的小男孩,在纸上静静的画着,片刻后,他向我展示他的作品,开始讲述他的作品:Tiffany,这是我给鼹鼠画的家,他们住在这里,你帮我写上S-E-A-N吧(小男生的名字)。我帮他写好名字,他离开去玩玩具,很快又返回来问我:我的画呢?我说:在这里呢。他说:你先给我,我还想再给他们填几座房子,再画几个地洞,你觉得怎么样呀?我说:这个想法听起来很不错。旁边的小女生说:我也来画鼹鼠的家吧。小男生开始观看小女生画画,说:你在这里画一些地洞就更好了,它们的家里面就像迷宫一样。于是两个小朋友开始相互探讨“鼹鼠的家”。   

               许我向你看

 
                          许我向你看

  小班生活已三月有余,孩子们在这过程中已经点露出属于这个年龄段的行为特征。执拗、诅咒、追求完美,他们喜欢把物品垒高-推倒-在垒高,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色彩,喜欢玩颜料,开始观察颜色的变化,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模仿他人说话,有意识地使用剪刀咔嚓咔嚓的剪出心中的形象,开始认真地进行“绘画”并振振有词饶有兴致的分享自己的画作,开始尝试分享并用交换作为获得物品的方式

               许我向你看

  在每一个敏感期的期间,一个孩子的行为的确会影响一些孩子的行为,甚至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进行,家长也在孩子所面临一个敏感期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哪里有压制,哪里就有反抗”。早晨晨会Yolanda分享了自己对于幼儿行为引导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其中一些观点我很是认同,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并非本意要去做一些伤及他人的事情,而是想要感受某种感觉。比如:当孩子在游戏中喜欢动手又攻击性行为时,也许是孩子在感受力量。不如来一场力量的“较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力量的存在。去弱化问题,强化应该如何做。我也因为孩子的常规而有过焦虑,甚至会有小抱怨,为什么这些孩子都这么活泼,而当我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后,我会看到一个充满秩序感的教室,孩子们有序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孩子们并非不会分享,他们会有比分享更帮的主意,比如:交换、合作。孩子们并非是有不文明的品质,他们能够从已知的语言中界定文明的与不文明的,他们在发掘在他们的世界中有趣的语言,当这些语言并不能引起成人与之共同的乐趣时,孩子们便会渐渐弱化这种获取乐趣的方式,偶有再次反复的情况,我想看一看孩子们的表情便知道:他们在故意挑战成人对此事的态度。

                 许我向你看

                              许我向你看


                              许我向你看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受内在生命力的趋势,在某段时间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特质的敏感期,当孩子们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过度某种行为后,孩子们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顺利成章的过程。希望读过敏感期这本书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都能够主动积极地解读、观察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绝对充满爱的环境。但也请理解规则与自由的相对性,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规则的环境中自由发展。絮絮叨叨了这么些,我写这篇文章原本的想法是为了记录我所看到孩子们从似有似无到有意识的常规意识。为了去表达我所观察到的孩子们经历了一个行为之后带给我的感动。可能写着写着,就有些偏题了,甚至中心思想也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自然“野”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