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童心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再次捧起这本书又有了不一样的收获。现在作为大班的老师,所以我重点读了5-6岁的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成长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往往只关注到了表面的现象,而没有往更深的心理层次考虑。然而心灵的成长会对孩子成人以后的情感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书中提到了拥抱对孩子的影响。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孩子,其实每天早上孩子来的时候我们应该都要给孩子一个拥抱,但是这一点我没有坚持做到,我觉得只打招呼就可以了,拥抱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有时候就忽略了。有一次在户外活动的时侯,我看到托班的小女生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就忍不住去抱了抱她。然后Olivia问我:“为什么抱小妹妹,是不是喜欢小妹妹?”我说:“是呀!小妹妹多可爱呀!”Olivia又说:“那你为什么不抱抱我呀?”我也就顺势抱了抱她,然后Olivia就跑开去玩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对Olivia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当看到孙瑞雪老师的分析后,我才明白到拥抱是爱的身体语言。小孩子、大孩子都需要爱。孩子是在拥抱中成长的。“妈妈抱抱”、“老师抱抱”、哭了“要抱抱”、难过了“要抱抱”、伤心了“要抱抱“等等。生命是依靠爱来生存、发展和成长的。儿童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成人以后的情感状态,决定着他未来的婚姻生活和情感生活,也决定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主动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拥抱,那么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孩子会故意讨好你得到你的拥抱,孩子的内心就不放松不自由。时间一久,当这种品质固定在孩子身上,他长大后就可能会故意讨好别人,人就变的卑微。孩子的高贵品质来源于他作为一个人得到了尊重,这尊重体现在每一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譬如小小的拥抱.
现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喜欢自己设计游戏,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经常发现班上的Jack和Jason组织游戏,然后邀请别的小朋友参加。他们交往的形式不再是像小班时候一对一,而是几个人一组,在小组中形成一种愉快的合作关系。并且他们常常自己解决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老师出面调解。同时也很在意彼此的态度。比如说Jack说“Aiden
我们不和你玩了”Aiden 听到这样的话就很伤心,仿佛这个小团队抛弃了他。当时我对Aiden
说了很多开解的话,但是他依然无法释怀。直到这个小团队又邀请他,他才重新愉快起来。孙瑞雪老师在书中提到五岁以前,孩子们的交往特征往往是一对一的,通过交换物品进行,往往矛盾不断,并且容易流泪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容易重新和好。在自由中,孩子们平等的交往着,学会了承受、判断,如何说话,如何把握他人的心里,如何找到感觉。五岁以后儿童结束了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了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并且在选择朋友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他们开始相互表达爱意、解除孤独,也开始出现从心理上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出现了情感上的依赖和沟通,这奠定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智能基础。这些内容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读懂了孩子的内心。
在课堂里我发现孩子们对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内容更感兴趣,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真实性的事物。今天的加方课堂上Katharine渗透taste。她很用心地准备了苹果,带着大家一起做了apple
sauce,然后加入了肉桂粉和白糖,请大家品尝了不同的口味。所有的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快乐地品尝,大呼“比妈妈在超市买的苹果酱还好吃。”。末了,还问什么时候还可以再做。在整个活动当中,他们对于规则和分工都很用心地执行,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认真地洗苹果,擦桌子,能够轮流等候品尝apple
sauce, 不需要老师一遍一遍的提示,这时他们处于社会性行为敏感期。
孩子的内心是五彩斑斓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我们在看到孩子可爱的脸庞的同时也要看到孩子灿烂的内心,并且用我们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的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充满爱、自由和尊重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