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2014-09-29 18:23:44)
标签:

365

景园

教育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周五是我们班的分享日,从孩子们进入小班后就一直延续至今。升中班后,尽管没有老师的刻意提醒,但是这个分享的概念已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周五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的一天。孩子们会提前在家精挑细选,到幼儿园后一见老师和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向大家展示。这个周五也不例外,大家带来的玩具可真不少,有变形恐龙,游戏机,各种汽车,小推车,面具,化妆盒……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大家吃完早饭后,先是各自拿起了自己的玩具。这个游戏机是孩子们的最爱,瞬间吸引了一大批孩子围了过来。尽管他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心里也跃跃欲试,但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很自觉地围在Vincent的身边。聪明的Sheena在Vincent耳边小声嘀咕着什么,看得出来她正在想方设法征得Vincent的同意。

       过了一会儿,Vincent把玩具交给了Logan。Steven一直站在旁边看着Logan玩,但只是静静地看着。没有人动手去抢,也没有人为此而哭闹。整个过程中拥挤热闹而又不失秩序。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尽管没有玩到游戏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Sheena的心情。因为她的好朋友Alice给她分享了一张贴画,Sheena把它小心翼翼地贴在了自己的手背了,一脸的喜悦之情。我们班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小贴画都情有独钟。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快来看,这个面具好可爱啊。猜一猜面具后面是谁呢?Lucy被面具吸引过来,她也想玩,该怎么办呢?这个“小公主”找到面具的主人Billy,用商量的口气询问:“我可以玩你的面具吗?”态度之诚恳,口气之温和,让我既惊讶又欢喜。我能想象出来:以前的她可是会直接抓起面具就跑的。现在中班的孩子们已经知道物品所有权这个概念,也知道想玩别人的玩具就必须要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你看,这三个小朋友Bill, Steven和Vincent都征得了玩具主人的同意,这样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除了征得别人的同意外,还可以和别人交换玩具。Kevin想玩Grace手中的玩具,就主动拿自己的校车去交换,Grace稍微犹豫了一下,Kevin赶快想办法:“要不把车上的贴画给你一张吧!”Grace同意了Kevin的交换条件,两个人皆大欢喜。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在分享日这一天,不仅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Max从家里带来了美味的月饼,一进班就把它分享给了自己的好朋友Carl。孩子们在美食面前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Vincent立刻被吸引过来。你看Carl这幅表情,估计是在想:我是要现在分享还是带回家分享呢?

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看着面前这一幕幕温馨的场面,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他们刚入小班时的情景:吃完早饭后,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来到放玩具的柜子前,不由分说地拿起自己喜欢的玩具,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等玩具真正的主人过来之后,矛盾摩擦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抑或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也想玩。可是双方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既有不让别人摸的,也有直接上去抢的,然后我们老师就像消防员一样,到处“灭火”……

      目睹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和变化,我不由得想起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分享亦是如此,幼儿的分享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引导和教育。我们要将分享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幼儿对人对事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在主观上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由被动分享、诱发分享上升到自发分享,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呢?

一.创造分享机会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每周的某一天作为分享日。这一天孩子来园的时候,可以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的玩具,与小朋友一起玩耍。老师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好规则:带来的玩具是自己乐意和大家分享的,并且是面向所有小朋友的。尽管这样,可孩子的心理还是很容易出现反复。有些孩子带玩具来园之后只想自己玩不想给别人分享,可以提醒他/她如果不想分享请放进书包带回家里玩;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自发地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进而出现小团体的现象。分享玩具的时候,也只给自己的好朋友分享,从而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抱怨和不满。这时老师可以提醒孩子带来的玩具是要给所有小朋友分享的,如果有很多小朋友都想玩的话,可以让他们依次轮流等待。
  在家里,父母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如:多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在他人家中体验分享别人东西的快乐,进而别人到自己家中也愿意把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还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可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父母在小朋友到家里玩之前,一定要认真询问和听取孩子的意见:哪些玩具孩子愿意拿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那些不愿意分享的玩具可以提前收拾起来。孩子的心思反复多变,父母最好能询问两到三次,最后在小朋友来家之前十分钟左右再次和孩子确认要分享的玩具。

. 建立分享规则
      
很多孩子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缺少分享规则的指导。因此应建立如下分享规则:
    1.文明分享
   被分享者对分享者的玩具和其它物品要爱护,不能随意毁坏。若是毁坏了,被分享者应该承担责任。
     2.礼貌分享
   孩子想让别人给他/她分享某物时,应使用礼貌性的话语向拥有者表示请求。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吗?”用完之后,应该说:“谢谢。”
     3.平等分享
     对于那些只愿与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的孩子来说,应该让他们学会对其他的同伴也要做到共同分享。
     4.轮流分享
    当几个孩子同时对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要让他们学会轮流等待按次序来。 

只有在提前告诉孩子分享的规则和充分听取了孩子的意见后,才会有效地避免“强迫性的分享”分享是发自内心的,在分享的过程中是感到快乐的。孩子只有从自己的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个分享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孩子年龄虽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孩子自愿地分享。

三.进行正面强化

当孩子与别人分享了一件东西,比如玩具、食物,或者是将自己的情绪体验等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对幼儿进行正面强化,鼓励其行为。

.成人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应做好表率作用,多与人交往和分享,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意识和行为。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如《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同分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种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的。”分享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要求一致、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景园中班    Jess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