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了“第三只眼”,大家就安心了?

(2014-04-09 09:37:44)
标签:

教育

分类: 转载
有了“第三只眼”,大家就安心了?
原文地址:大河报2014年3月24号第C07版

http://newpaper.dahe.cn/dhb/images/2014-03/24/C07/p31_b.jpg

    在摄像头的监控下,这样的温馨场面会不会变味儿?(资料图)新华社发

    即便是360度全覆盖的监控,也未必能监控一切老师们被置于受监督的位置,幸福感大打折扣

    事实

    摄像头不是保护幼儿的“金刚罩”

    家长们希望摄像头能代替他们监督幼儿园,减少乃至彻底消灭幼儿园里发生的种种伤童事件。摄像头能担起这份重任吗?答案是否定的。

    著名童书出版人、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三川玲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一件令她至今难忘的事。四五年前,三川玲的女儿在广州某小区一家非常知名的幼儿园上学,每月托费3800元。“收费可谓是当年广州最贵的了。当然,幼儿园的师资条件也很好,不少家长就是冲着这所幼儿园的名气才在那个小区买了房子带孩子搬过去的。”三川玲说,这所幼儿园内部随处可见摄像头,但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看上去非常“安全”的幼儿园里,发生了教师猥亵男童的恶性事件。事情被曝出后,家长们都震惊了。“幼儿园的摄像头绝大多数存在监控‘死角’,靠监控来防止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发生,是不现实的。”

    “安装监控设备就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得快乐无忧吗?就能保证孩子们不受伤害吗?如果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就太天真了!”在郑州市金水区从事幼教工作的丁老师告诉记者,摄像头是明摆着的客观存在,作为成年人的老师若是要做对孩子不利的事,一定会选择避开监控区域。即便是360度全覆盖的监控,老师也完全可以面带微笑地靠近孩子耳边,小声说出十分恶毒的话语。对孩子心灵的暴力远比身体的伤害更加可怕,但这种伤害不具有外显性,家长很难发现,发现后也很难从监控里找到证据。

    心声

    摄像头前老师们变成了演员

    摄像头下,老师们被置于受监督的位置,被“监督”的滋味如何呢?

    “监控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教师的情绪。有时几个大人‘搞掂’自家一个孩子都显得力不从心,送到二三十人的班级里,有些小状况确实难以避免,家长要体谅下老师。”网友“漪泡儿”是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之前在信阳和郑州的几所幼儿园实习过。她了解的情况是,公立幼儿园基本没有招生压力,安装监控较少,老师都是“科班”出身且拥有专业资格证,整体素质较高,日常工作中会更多地从专业角度看待、处理幼儿问题。监控多是私立幼儿园吸引生源的手段,“因为他们招教门槛低,老师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不足,若没有监控作‘保证’,家长们不放心将孩子送进去”。

    25岁的幼师韩璐璐在受访时表示,刚开始到装满监控的幼儿园工作,心里确实不太舒服,感觉自己不被信任,但现在已经“习惯了”。“为让家长安心安装摄像头,可以理解,其实也没什么要隐瞒的。”

    “我个人不主张在教室安装监控。教师授课应是能提升孩子和自己幸福感的事,而摄像头的存在将老师摆在了‘被监视’的尴尬位置。监控会损害一部分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对老师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长期从事幼教研究的汤慧丽老师在受访时表示,家长把孩子送往幼儿园是基于相信自己所选择的园方会出于善意来教育、监护、管理好孩子。“如果监控给老师带来的是被监视的压力,那么老师在摄像头下的言行就难免会具有表演性质,必然不能以本真的面目来面对孩子,师生之间也会产生隔阂。另外,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若是靠摄像头来监督,那简直是教育的悲哀。”

    监控依赖的背后是家长的分离焦虑

    “父母在初与孩子必须经历分离时,孩子会产生焦虑,看到孩子脱离了自己的管教范围,父母也会产生焦虑。父母分离焦虑表现为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关注或照顾,对事过度焦虑、担忧。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依赖摄像监控,甚至希望能实时通过监控掌握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其实就是分离焦虑的一种体现。”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首批高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指出,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无法对事件用语言准确描述,甚至察觉不到或隐瞒事件的发生,所以监控之于家长,更像是给予他们安全感的一针安慰剂。

    三川玲表示,不管是监控也好,教育“现场直播”也好,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将其当做“家园共育”的唯一、适当的方式。在通讯工具日益便利的今天,有些问题仅靠打电话、发短信,难以达到深入的效果,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家长会、家委会、教学开放日等面对面的交流依然十分必要,父母能了解到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家长多与孩子的教师沟通,便能了解老师的教育理念。老师也能感受到孩子是备受家人关注、重视的,同时又能掌握孩子在家庭的一些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孩子。”

    河南力天律师事务所主任丁香在受访时称,从司法实践上讲,家长和园方遇到大的纠纷或矛盾时,监控的存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视频资料能再现事情发生时的客观真实情况,这对园方或家长一方最具说服力,对划分责任和对事件的定性都具有重大意义。

    手记

    那些摄像头无能为力的事情

    解读

    □王驰

    小朋友爱看西游记,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只眼的二郎神很得孩子们的欢心,在他们天马行空的小脑袋里,一定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些家伙的神通。那样一来,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隔了多远也能发现小伙伴的行踪。而今,这岂止是孩子们的幻想,它同样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幻想——如果幼儿园统统安上摄像头,幼儿园就不敢瞒着家长给孩子乱喂药,老师就不敢揪着孩子的耳朵离开地面,更别提把猥亵的魔爪伸向孩子。

    家长们希望用摄像头监控老师们的一举一动,让摄像头代替自己保护孩子的安全,这真是比孩子还天真的想法。

    如果你有孩子,如果你真的用心,你就会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老师尽职不尽职,自己的眼睛比摄像头更管用。

    我有一个快6岁的儿子,他在一家没有摄像头的幼儿园已经快乐生活了两年半。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都会聊聊当天在幼儿园的事。在幼儿园跟谁玩了,吃什么了,老师们上课干什么了,这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儿子上小班时却几乎回答不上来。放学时抓紧时间跟老师聊一会儿,总感觉挂一漏万不解渴。幼儿园给每个孩子发了本“护照”,其实就是家园沟通的小册子。每到周五,班主任会把记录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护照”放在书包里让孩子带回家。周末过完家长填上孩子周末的信息再交回幼儿园。除了记录“周末大事”,我还会把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自己的育儿问题写在“护照”上和老师探讨。“护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求知欲”,而且重要的是,让我得以确认老师是否真的爱我的孩子,了解我的孩子。

    “护照”是观察幼儿园的一扇窗,但是想看得更清楚还需要多留心细节。比如孩子正常拉臭臭说明饮食还算规律,早晨分手时笑着说“白白”说明已经基本接受了幼儿园,看着孩子们跟老师撒娇亲密无间一颗心就可以放下来了。

    上中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后,儿子突然对我说:我给你说说我们在幼儿园怎么过的吧。他从早晨分手环节讲起,事无巨细讲述了“幼儿园一日”,大到午饭吃得干干净净,小到等妈妈来接的时候他们正在看《黑猫警长》。毫无疑问,这就是成长,孩子用自己的节奏,缓慢而扎实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安全感。

    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控,希望知道孩子的一切,我也不能免俗,当听说幼儿园要成立家委会时,我立刻报了名。家委会为家长和孩子代言,园方倡议发起这个组织,是希望在各种活动和公开课之外,开辟一个与家长经常互动的通道,初衷是请家长们协助园方做好工作,但家长们真扎堆聚到一起,挑刺成了主旋律。

    有委员“发现”,幼儿园的厨师不但给孩子们做午饭,还给老师们做。她抱怨说:添了这么多张嘴,厨师忙得过来吗?再说钱肯定是从托费里出,这不是和孩子们抢食吗?

    站在家长角度看,这“问题”真犀利,但是换个角度看,就会发现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最后吃亏的是孩子。想想看,如果不管教职工午饭,到了饭点,教职工要离园出去吃饭,这段时间照顾孩子的人势必减少,发生意外的几率势必增加。再说,哪一家餐厅的厨师只给客人做饭,而不管自己和服务员?对专业厨师来说,多做几十个人的员工餐并不是难事。

    希望用摄像头监控老师工作与此问题类似,看上去是在维护孩子的利益,本质上却不能让孩子获益。摄像头在上,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老师们肯定会尽量逃避,逃避不过就尽力在摄像头前表演。这与其说在工作,不如说在博弈,双方的共同利益——一切为了孩子,最终难保不成为一句空话。如果非说获益的话,也只不过是有机会看到个别老师的阴暗面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