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种子——面对出乎意料的“坏事情”,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2013-10-31 14:51:25)
标签:
景园双语大班接纳情绪面对困难建构内心力量 |
分类: 鑫苑景园校区 |
小中班年龄的孩子会自然等着老师来帮着涂染料,大班的孩子比较有想法。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比较早拓印完脚印。Frances主动提出,可以帮其他小朋友涂吗?我说可以,只要有小朋友愿意让你帮助涂颜料。刚好,旁边有小朋友马上同意。于是,我们两人开始分头工作。她开始帮一个小朋友涂白颜料,笔上的颜料太多了,还没涂几下,颜料就滴的地上桌上好几片。
当我发现时,Frances停止了帮小朋友涂色,她拿着在一直滴颜料的笔走到我身边说:“Angela,我不想涂了,那个瓶子太重了。”我一边把她手里笔接过来,阻止颜料往下滴,一边说:“那个颜料小瓶子还没你手掌大呢,适合小班小朋友拿的,我们是大班的孩子更没有问题。先去拿个抹布,我们把桌子擦干净。”她去拿抹布我们一起擦干净了桌子。一直在旁协助的Cathy,也拿拖把把地面整理干净了。这时Frances又说:“我手好累啊!我不想涂了。”我说:“涂颜色颜料会洒很正常啊,你看Angela的手上也有,我们想个办法让颜料不洒那么多就好了。”说着我就把蘸满颜料的画笔在瓶子沿上捋了捋,笔上多余的颜料就顺着瓶子壁流到瓶子里了。我又说:“这样不就好了,不会滴的哪里都是了。你想继续帮助其他小朋友吗?如果你还坚持不想涂了也行,待会儿想涂再涂。”刚才被帮忙的小朋友大声说:“我想让Frances帮我涂”。她停顿了3、4秒说:“那我想涂。”这时,一些小朋友也表示想要自己来涂脚丫。因为有了刚才的经验,控制住笔上的颜料的多少,再涂起颜色就没有了问题。
接下来的情景是:Frances帮助一些小朋友涂脚丫颜色;还有一些小朋友在自己为自己服务;也有一些是需要我帮助的。不论哪种形式,我们很快顺利完成全班小朋友的脚丫拓印的工作。
在组织这个幽灵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我对于“有孩子提出帮别人涂”
当孩子提出自己涂时,我又没有及时提醒孩子不要把颜料蘸的太多,具体怎样做没有示范给孩子。虽然孩子动手能力强,但毕竟孩子这样涂颜料的经验较少,你不能直接把他们当成像成人一样会做的非常好。这是我对活动准备不足的反思。
当颜料弄的哪里都是时,这个对出乎意料的“坏事情”非常敏感的孩子会立刻感受到是她把颜料弄洒了,我们还要额外清理,她不舒服了,就急于找理由放弃。我看到出乎我们意料桌上地上的颜料时我也有非常不舒服的感受,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怎么哪里都是颜料,太糟糕了!这是我第一直觉的情绪反应。只是一直以来作为老师,我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情绪同时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紧接着非常快的想到是接下来该怎么办?难道就由于自己疏忽这个细节的考虑,而停止让孩子动手体验,特别是让Frances感受到有一点问题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不行,我得快速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在我没有特意去关注这个孩子的同时,脑子已经想到她大概的反应会是什么,我该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引导她客观的看待发生的问题。看着一大段的描述,当时也就是一两秒的思考,让我迅速的做决定。
当Frances说她不想做的时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虽然她手中的颜料会洒,主要是我的责任,是我事先没有提醒孩子而导致的,但这个时候不是我承认错误的好时机。
当我和Frances对话、清理桌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其他正在工作的孩子都停下来看向我们,接下来我们轻松的态度及处理方式让其他的孩子也放松了下来,特别是所有的孩子看到Frances选择继续工作后,我能感受到气氛一下子轻松了。班里那些动手能力强,又很谨慎的孩子可以确定,即使出现滴颜料的意外也是可以解决的,没事的,所以有些孩子马上提出自己动手来做。通过不同的方式我们完成了这次制作“脚丫”幽灵的手工活动。
在多次的类似的小事中我们都是有意识的引导Frances这样客观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这一次她不愉快的情绪调整很快,比较快的投入接下来的工作,是我特别欣喜的地方。证明Frances在慢慢学会在困难中解决问题,不过于受他人及突发事件的影响,能较快的调整情绪,接受事实继续工作下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人会教育自己的子女:当出现问题时,成功者会向内归因,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变,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只有失败者才不断向外界抱怨,把自己的困难麻烦归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永远都只是一个失败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