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迎宾第一瀑一线天仙人桥千年悬石子房湖水库 |
分类: 旅游 |
——走下山谷
上文最后写到“崖壁上横向生长着一棵老树”,“它横在我们走过路上的头顶上,向外延伸,枝头离崖壁有4米左右的距离”,并配上了一张照片。这里说一下,这是丹崖断墙,这是该断层最新一次活动形成的断层面,其墙下的一系列断阶,较为完整地展示了造山活动的过程,上下两层岩石相差了竟有两亿年。崖壁上这棵突出的树,实际上是古树。我记得,在其一边写有提示人们的一句话:保护古树,请勿触摸。其实,走过的人,无不好奇都想轻轻摸一下,感受一下来自年代久远的这棵古树。
我们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说来,游客只有下到68米深的峡谷谷底,才能观赏到红石峡的奇特之处。
这样,我们又往下面走,且有些地方的阶梯很陡。走在峡谷的岩石栈道中,眼前的景象,或幽深,或旷远,或清秀,或迷蒙,既是画境也是诗境,让置身其中的游客,赏心悦目,思绪翩然。不时闪现的瀑布,给峡谷增添了灵动,哗哗的水声与岩石碰撞出曼妙的姿态,清静的山谷回荡着音乐感的充盈。
往前走,我们穿过了长约30米的黑龙洞,就算进入了真正的红石峡。之前还在山间,忽又进入了黑龙洞,内部有灯光。在若干透光处,有洞窗可凭。可窥视洞外悬潭飞瀑,亦可仰看洞东危岩,鸟瞰涧下深渊。走上没几步,前方已有亮光,未出洞口,潺潺流水,股股清香,扑面而来。这些栈道是直接在山体上开凿的,所以有的地方非常狭小,必须弯腰而过。







往前走,前面有一座木桥横跨在峡谷之间。下到谷底,远处传来空彻的瀑布声,而近处幽静的让人不忍打扰,我屏住呼吸,轻轻的走过,不忍心惊醒了这里的睡美人。越往前行,越仿佛进入了仙境。此瀑布即白龙瀑布,古称“悬淙”。传说,它是白龙王的水晶宫。潭水清澈,波光潋滟,水深不见底。白龙瀑布其落体犹如飞雪玉龙,银光闪闪。又因临近云台山西南大门,故亦名“迎宾第一瀑”。俗话说:“有瀑必有潭”。白龙瀑下,便有泉水积聚而成的白龙潭。它们一瀑一潭,一动一静,一上一下,相应成趣。你若仔细一看,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这白龙瀑日夜奔流不息地流入白龙潭,可是这潭水却既不增长,也不外流,那么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原来白龙潭下有一巨大的暗河,大量的水潜流而去,奔流至修武县五里源乡的海蟾宫。

往前走,走过山壁间开凿的隧洞。直入眼帘的是“一线天”,人行其间山体相合只留下一线天地,甚是奇妙——峡谷奇红一线天,神工鬼斧自巍然。抬头旅客云中走,俯视游鱼洞底欢。这里涧水分切山体,从而急流而下,绝壁高耸,崔巍对峙。

往前走,脚下这一片红色石英砂岩,厚度达150余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滨海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伴随着当时海平面的上升与下降,本区时而沉入海底,时而露出海面,从而形成滨海形态,风成沙丘形态和潮间形态的趁机建造,在岩石中留下交错层理及波痕、泥裂等丰富的沉积构造遗迹。砂岩中的红色是由铁质氧化形成,由于铁质含量不均匀,导致砂岩的色调深浅不一。






往前走,有人说这是仙人桥,亦有人说这是情人桥,名字只是别称,我只感叹于大自然的魅力是多么变化万千,每一座山型,都尽显它的风骨,或刀削斧劈狂野奔放,或线条优美精巧秀气,把雄浑和清秀融为一体,将万千丰韵集于一身,是多么的难得可贵。由于此桥为唯一通道,特架设浮桥一座,有点不伦不类,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往前走,是峡谷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红石峡的地层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4亿年前奥陶系石灰岩,4.7-5.1亿年前寒武系的石灰岩,10到14亿年年前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另外在红石峡的白龙潭,地质专家还发现了34亿年前的锆石,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
这里,有块似鳌头的凸出的石块,人们来到这里都要占据鳌头拍拍照,名曰:独占鳌头。这寓意谁都不会放过,哪怕在生活中不能实现,在这里也一定要拍照留念的。幸好还不是出游的旺季,人不多,任由我们摆着各种pose,不慌不忙地拍着照片。




往前走,是红色的峡谷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一线红,而峡底更是内藏锦绣。丹崖长墙为中原古界沉积下来的浅红、紫红色石英砂岩受断层运动影响形成的巨型断层面,由于岩层中的矿物氧化形成了鲜明的红色,在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一线红,构成了一幅雍荣华贵、超凡脱俗的画卷。

往前走,是迷人的黑龙潭狭长深邃,曲折迂回。最能体现温盘峪的特色。一座桥,一曲瀑布,一汪碧潭,还有那被水浸泡得愈加血红的岩石,真是一副重墨浓彩的水墨画。谷底的光线非常昏暗,外加当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将山色水景变得更加深邃了。





往前走,称为逍遥石,高2余米,长3米,宽约1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纹理自然,古朴悠悠,洒脱飘逸,乃大自然杰作。据说,人只要在石上坐卧片刻,即可神思敏捷,行笔有神。传说,庄子当年云游此处的时候,见之如老友后,顿时突发灵感,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逍遥游》,后人为了纪念此事,将其命名为逍遥石。


往前走,有块龟背石,这块石头表面有天然形成的纵横交错的花纹,因形似龟背而得名。这是沉积在古海洋滨岸地带的泥质沉积物,当海水退出以后暴露于地表,在高温、干燥的环境里,在淤泥的表面出现干裂现象,呈多角形或网状分布,裂隙呈“v”字形断面,也可称“u”字形。干裂规模大小不一,多角形的宽度从几厘米至30厘米;裂隙宽度从1~5毫米;深度1~2厘米,甚至几十厘米。此后又有砂质、粉砂质填充到裂缝里,经过脱水、固结、压实而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往前走,见岩体上写有一简介,说的是钟乳石:“左方钟乳石,是温盘峪山体上含有的充足水分沿石灰岩垂直渗透,使石灰岩溶蚀后,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吸附于石英岩裂缝处的岩壁上,长期沉积而成。由于此处长年不见阳光,再加上钙质优良,形成了如今的晶莹剔透的钟乳石。”



云台山的精华就在红石峡,沿着山壁开凿的隧道我们鱼贯走进峪中,惊悚于四周欺身逼近的险峭与诡奇。不同的地质结构交错纠缠着:展现最峭奇最瑰丽的绝笔,是主体丹霞地貌;斜插正竖,参差着一本本揭不开的巨著,是到处插足的页岩。
挤身狭长的红石峡谷,上有危石万仞,下有汩汩溪流,让人切身感受到了红石峡的热烈与大气,体会到了山水文化的悠闲与精致,在这份逼人的古朴和粗放面前,心除了轻松荡漾外,竟莫名其妙的生有一种敬畏和神圣。那水中倒影非常清晰。
黑龙瀑,至幽至奥,碧绿的潭水映衬着朱红色的山体所透出的明丽鲜艳的奇景。顺着栈道,拐个弯就见到了黄龙瀑。徒步潭边,至幽至奥,碧绿的潭水映衬着朱红色的山体,山间落下银丝的山水,柔骨情长,透出的明丽鲜艳的奇景,怎不让人心动。
红石峡尽头——首龙瀑,又名“天女散花瀑”。名不虚传,银白色的水体从谷顶倾泻而下,潇洒飘逸,瀑布之声如急雨,如裂帛。共分三叠,垂直落差60余米,上两段短而隐,下一段长且露,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瀑布与其身后涌泉相称,真如一块硕大精美的水体雕塑。



在这条长长的“自然山水精品廊”里,水:是灵魂;是总导演;是薄轻剔透的丝巾,飘在温盘峪的玉颈;是孔雀翎的翡翠饰带,缠绵在温盘峪的腰间;是无坚不摧的锋刃,削岩切岱,塑出千奇百怪的群像;是柔情万千的线瀑;是风铃般泪滴般的珠帘;是变幻五彩,时而盘踞时而腾空时而长啸的九龙潭。
——走上山谷
在将要到达山顶时,需要穿过一段有着紫藤花的走廊。这走廊,顶上盛开着无数的紫藤花,与两边红的绿的景观树,相映成趣。茂密的紫藤花挂在架子上,簇拥着整条走廊。这走廊,成了紫色的海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的那位和我的邻居居然像小孩那般跳跃着、欢呼着,看来是非常高兴呢!

往上走,就可走出红石峡,尽头便是子房湖水库。这是游览红石峡景区结束时,唯一的一条出口。抬头看,就能看到一座水库大坝,这就是横亘在我们眼前的、雄伟的子房湖大坝,斑驳的墙砖正诉说着岁月的年轮。当时,正是枯水季节,大坝上的8孔泄洪闸的闸门都关着,大坝下方的水少了许多。子房湖,夏季水量大,其它季节水少。湖上有游船、快艇,可以乘坐游玩,而票价不菲。


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曾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霸业之后,执意解甲归隐,在这里躬耕,独享天年,因张良字子房而得名。湖水面积800亩,长约4公里,水最深处70多米。两岸青山对峙,夹一带绿水。如诗如画,醉透游人心扉。苍翠的山,墨绿的水,相依相偎,展现出一幅壮阔波澜之景。天气好时,早晨和下午湖面阴一半晴一半,一边金光闪烁,一边碧绿透明。正午时,它象一面巨镜,把直射的阳光反射出去,使人眼花缭乱。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整尊大佛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面相、垂肩的双耳、交合的双手、盘坐的双腿,而且座下是莲花状的山丘。晴天时,天空上白云朵朵,山水间烟雾飘渺,大佛若隐若现,神妙无比。每当早晨和黄昏,霞光映照,大佛通体生辉,轮廓分明,形象逼真,堪称云台山一奇观。
应该说,子房湖是红石峡的出口,与人潮拥挤的红石峡相比,子房湖的游客只能乘船游览,相比之下显得幽静了很多,而红石峡中的水和瀑布都是来自于子房湖。子房湖虽然是大坝上的一个人工湖,不过有云台山的群山环绕,景色是十分的美。
12时20分,走出景区门外,乘上了旅游大巴,此时,我们结束了红石峡的旅行。
——返回上海
当天,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前往郑州火车站。在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寄存了随身携带的大件行李。之后,前往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吃了午饭。


4月15日,行程的第6天。12点半,抵达上海。
整个行程中,我们有喜悦,有收获,有难忘。美丽的洛阳、美丽的焦作,再见了!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结算如下
旅社报名:中信国际旅行社。
旅游报价:799.5
自费项目:399
换车票: 268 旅馆:89
自由行门票车费:337.5
每人合计:1893
两人共计:3786元(人民币)
****************************************************************************************************
——后记
现已退休了,趁着走得动,多出去走走看看,不留遗憾,不枉此生;写游记的目的,就是哪一天走不动了,看看也开心,并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前一篇:随记(6)老同学相会
后一篇:随记(7)老中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