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点事*2020

标签:
注册制三步走抱团取暖三要素买基金 |
分类: 财经 |

9年前,曾经一位很好的博友给我发来了一封私信。
先说明一下,她是在欧洲某一个国家的一个大城市工作,至于什么国家?什么城市?做什么工作?为了保密,应她的要求,我就不说了。看了全文,会略知一二的。文中写的“前辈”是指我。
当时,她给我的信,我没有当一回事。这次春节期间,我趁没事,无意中翻出来看看,觉得说的有道理。
2012年11月30日,她对我2012年7月29日发表的一篇博文《暂停新股的发行 可行吗?》发表了看法。
——一封信
刚才翻您以前的博客,就选这篇吧!
我可以壮着胆儿说几句哈!
看到里面您提国外的股市,我想起去年11月3号胡锦涛在戛纳出席G20峰会,那会儿正是欧洲金融危机刚刚开始,刚好我那时在马赛工作……
这里的股市和国内不一样!由于要掌握第一手石油或者黄金及钢材等等股票行情,股市分析必须实地去发现其中的股票,到底有没有飙升的可能,还要针对股民的投资写出可信度80%的股评!
人家股民的钱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所以必须为每一位来投资的股民负责!您可能觉得我到处走、到处玩,其实就是在设身处地的为股民在工作。
2008年8月我在北京、青岛做奥运翻译,亲眼目睹青岛的股民把房子押上进市,当然那会儿也是鼎盛阶段!一瞬间的暂时鼎盛让许多股民后悔不跌……继而一直被套到至今!
在法国就没有这种情况,政府也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眼下其实法国很穷了,但是政府让百姓都过上平均的生活,我们金融界也是大批的减员,还好我一直平稳过渡……
前辈如果在国内炒股的话,我劝您以后别再炒了,因为控制股市的人心术不正!!!
我这样说,您应该知道我的工作了吧?在博客上我从来不想提我的工作,也不爱炫耀!我们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我不光会分析股票,从博客里分析人也还马马虎虎。
以上是她发给我私信的全文。
我觉得,她说的很对,相对于国外的成熟市场,我们的股市还不成熟。她看的多了,她力劝人们不要随便踏进股市。
——推出注册制
自从2020年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时指出,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部署意味着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形成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改革布局。在推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证监会统筹推进了交易、退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改革,夯实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
想想也是,推出注册制后,股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数据显示
就因为这样,由于机构有优势,他们是团队操作,又有专人研究,所以炒股能力远胜散户。而散户消息闭塞,专业研究不全面,操作理念不如机构,有时候无从下手,任人摆布,往往跟不上形势、表现出落后状态。
数据显示,上一轮3600点出现在2015年12月24日,上证指数收盘于3612.49点,而2021年的1月12日到达了3608.34点,看看差距甚小,几乎“零涨幅”,为-0.76%。但表现最好的是要数沪深300,这期间涨幅达到44.74%,此外如深证成指、中证50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的涨幅分别为18.85%、-15.82%、22.22%、14.24%。相比之下,那些公募基金业绩都好于主流指数。这里,选择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主动权益类(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权益基金、指数基金五类来看,沪指涨幅为零,而每一类型的权益基金平均收益都赚钱了。
散户叹息,万万没想到:3000点入市,3500点却被深套。有散户统计,今年2021年以来,股价比上证指数2440点时价格更低的股票数量越来越多,高的则更高。散户看看大盘,是有点失望,特别春节后大盘反弹只是“回光返照”,而收盘依然一片绿。指数连跌,走的像股灾了。年前市场发的红包,正月十五没到,就快收回去了!
——抱团取暖
有人抱怨,这是 A股市场自去年10月前后机构投资者股票“抱团取暖”的结果。
可以说,这种行为模式以及发作更为频繁的意识冲动,很好地标识了自然的伟力。抱团为了取暖,当然是比较优雅的说法儿,更粗粝的本质是为了生存;生存压力之下,抱团几乎是首先触发的一种本能反应。这种行为模式能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本能,足以证明其应对自然和社会压力的有效性,这确是一条上佳路径。相反,散户就不行了。
仔细看,这种“抱团取暖”决定了市场里大部分的散户都是亏钱的状态。散户很容易在牛市里成为接盘侠,在熊市里成为韭菜。按照机构的说法,散户干脆远离散户思维,进入机构的思维,从而脱离亏钱的命运。说得简单点,散户不如加入机构的队伍,买基金!
——不会长久
相对而言,抱团行为是弱势一方压力之下的生存之道,顶级掠食者一般用不着抱团,当然就不屑于抱团。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人类社会大致也如此。虽然一些时候表现有异,但深究一下,本质其实差不多。那股票市场上机构抱团炒股行为,看似强强联手、一起吃肉,气势爆棚,但只要稍加琢磨,就不难发现,这种强势抱团行为的背后,也隐藏着致命的弱点。
就技术上来讲,强势抱团,逐步推高股价,机构及其身后的投资者,虽然报表富贵格外炫目,但终极兑现难度很大。一方面,维持股价,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钱”进入,股价越高,“新钱”的规模、入市速度必须越大、越快,一旦“新钱”供应跟不上,要维持住股价,实在是件极痛苦的事;另一方面,在机构紧密抱团的状态下,大船想调头,想成规模的兑现、脱身,操作难度极大,如果没有足以匹配的“新钱”、“韭菜”接盘,结局似乎只有“雪崩”一途。现在,新基金发行火爆异常,从一个侧面观察,当然可以得出“新钱”入市踊跃、投资热情高涨、市场前景乐观的结论,不过,立足侧面看,或许想出场也辛苦。我们不难发现,此前风光无限的“机构抱团股”现已出现大幅回撤的迹象,抱团取暖的热情似乎瓦解了。但话说回来,一旦形势变化了,条件成熟了,抱团取暖还会回来的。
——改变思路
我的想法,既然出现了以上这个新情况,散户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在操作上需要改变理念。
可以说,我以前买股票强调“三要素”:盘子要小、市盈率要低、成长性要好。在这番操作下,
2020年以前,我在大多数情况下,盈利情况跟大盘指数、基金不相上下,有时还会超越,但到了2020年末,可不行了。我所操作的几个账户,收益率从13.60%到78.68%不等。这里,虽说与疫情有点关系,但不是全部。去年4月初,几位朋友心态不行了,赢了开心,亏了害怕,“看到已经到手的钱没有了”,就来跟我说话了。我呢,头脑也发热了一下,“都不做了,干脆全抛了”。就这样,这些人拿着钱走了。后来,我想想不行,以前我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于是,剩下人的账户又进入了股市。
不得不说,去年,我能做到这般,还得归根于一位朋友。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吃饭,在来的朋友中有一位是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公司是信息科技公司的。在我们的闲聊中,他告诉我,他的公司属于IT行业,因为现在做的人多了,已显示疲惫,已不太好做了。我暗暗记下了他的话。以前,我对软件公司深信不疑,我买的股票中大都是这类公司。如今看来,是不行了,我开始慢慢地予以置换掉了。
现在,我的想法,除了买入股票强调“三要素”外,也要接受大盘股、龙头股,甚至高价股。一切都为了“赚钱”需要。
——说说基金
我是不太相信基金的,主要基于3点:
1、基金的收益率是怎么算的?基金公告上使用的一般是考虑了分红再投资后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NAV)。
2、为什么基金报告里的收益比我的真实收益要高?基金购买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还有经纪人手续费等费用可能会是问题所在。
3、只看基金历史收益挑选基金是否靠谱?短一点的回答:不靠谱,因为历史表现不保证未来收益。
所以,我是不买基金的。我自己买卖股票,盈亏自己看得见。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想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