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墨三国游*2017(三)加拿大*魁北克*老城
标签:
圣劳伦斯河芳缇娜堡达费林平台兵器广场小香普兰街 |
分类: 旅游 |
——公路沿线
美国与加拿大,就像我们中国与俄罗斯,其地理位子有点相似。我在第一篇《美加墨三国游
2017(一)北京》博文中说过去美国旅游“最合适的季节”。
我去过俄罗斯,感觉加拿大也一样。虽然,加拿大幅员辽阔,气温、气候有所差异,整体而言,在日照时间较长、气温较高、舒适的初夏到初秋,即5到10月,应该说,是最佳的旅游时间。
进入加拿大以后,领略钢筋水泥之外的另一种美,同样是水,或野性,或静谧,或灵性,它们又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孔。车在行驶中,静谧的乡村、辽阔的原野、美丽的自然、极佳的景观、纯朴的民风、好客的人民,都浑然天成地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加拿大画卷。
最美的风景是在路上邂逅,
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目的地,有时候不是那么重要;路上的树木、麋鹿、云朵、路人,终将装点整个旅程。加拿大的公路沿线绿树成荫,服务区掩映在一片树林中,但见附近还有小亭子,内有桌凳,营造出具有清幽、静谧、栖息空间,还真感叹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




——魁北克
魁北克省,在加拿大10省中面积最大,南部边界和美国相接,西部达到渥太华河和安大略省,北以James湾、Hudson湾、和Ungava湾三大海湾为界,东面是拉伯拉多和圣罗伦斯湾,面积154万多平方千米。著名的圣罗伦斯河主要流过魁北克省的南部。该省84%的土地处于寒冷的北方,恶劣的环境非常不适于人类聚居,而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崇山峻岭也限制着人类的发展。魁北克只有12%的土地,即圣劳伦斯低地的范围内有人定居。但也就是这么少的12%,使魁北克在全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蒙特利尔、魁北克、三河城、舍布鲁克、贝科莫等构成了全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魁北克在文化上显示着自己的重大特色——法国文化统治地位,这里80%的人口为法国后裔,法语为省官方语言。有一句话印证了它与法国之间的关系,“如果魁北克是加拿大的法国,那么魁北克城就是法国的法国。”

——中国餐厅
已近中午12点钟,大巴来到了一个服务区。这儿,看上去是一个小镇,地陪安排我们在这儿吃午饭,是自助餐。走进餐厅,有股中国味,挂着的年画,墙上方摆放着的香烛供品供奉着财神爷,店主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




瞧上一眼,放在餐桌上的菜肴之丰盛,中西式都有,你喜欢吃,想吃什么,只要吃得下,尽管拿,尽情享受。我记得,我们喜欢吃的、好吃的东西有许多,嗨,来个大快朵颐!
这是一家广东人开的店,有一位服务员大姐听到我们团里有来自广东的人在说话,欣喜若狂,立刻,他们用广东话交谈了起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临走一再道珍重。









该城,是由法国探险家尚普兰(Champlain)在17世纪早期修建的,是北美唯一保存有城墙以及大量的堡垒、城门、防御工事的城市,城堡有铜质的大屋顶和典雅的红色砖墙。这些工程至今仍然环绕着魁北克老城。是北美洲惟一仍有古城墙环绕的城市。它扼守大西洋与加拿大内陆的入口,当年是兵家必争之地。
该城,它的历史已过去400多年,在以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为主的北美大陆上至今散发着法兰西芳香。城内,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建在钻石角,是政治、文化中心,有城墙环绕;“下城”,建在崖壁下,是魁北克城居民区以及海运和贸易集散地。如今,这儿已是魁北克著名的旅游景点。
——走进老城
魁北克老城,因为是一个旅游景点,车多、人多,道路狭小,不能随便停车,当地的警察管得比较严,在指定地点停车、上下客。
古堡酒店:
在下车的旁边,正好是费尔蒙特莱沙托夫隆特纳克酒店(Fairmont Le Chateau
Frontenac)也被称之为“芳缇娜堡”。这是一家大名鼎鼎的百年古堡酒店,历史厚重。
青铜制的法式斜顶、老虎窗上的小尖塔、四周围的圆楼城塔,令人联想起16世纪的法国城堡,其实,这座酒店的建筑灵感就是来自于以雪侬梭堡为首的法国罗亚尔河畔城堡群。负责操刀的建筑师是布鲁斯.普莱斯(Bruce
Price),当时他已为太平洋铁路公司建造了班夫温泉酒店,自然成为新建酒店的不二人选。他果然不负众望,1893年落成的这家城堡酒店不但是他生涯的巅峰代表作,更成为魁北克市无可取代的地标。或许它和魁北克成为世界遗产并没有多大关联,但它无疑是这座世界遗产城市中的最佳主角。
该酒店不愧为地标建筑,外表形似童话城堡。它坐落在老城市中心、圣劳伦斯河岸的峭壁上。距离皇家广场和国会大厦不到 15
分钟步行路程,距离魁北克星形要塞1.2 公里,距离战场遗址公园 1.5 公里。
该酒店,除了它华丽的外表,还有那些流传于坊间的奇闻轶事。据介绍,在二战进行到盟军反攻的关键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入住这家酒店,与当时的加拿大总理在此策划了诺曼底登陆,但写有计划雏形的餐巾纸却被遗留在了桌子上,幸好后被酒店服务员捡回。这事儿想来有些后怕,如果这份计划落在了纳粹分子的手中,今天的世界恐怕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达费林平台:
下车后,我们径直走向达弗林平台(Terrase
Dufferin)。这儿,也成了古堡酒店旁一条宽阔的木地板道,形成一个独特的观景长廊。站在此处,可眺望大河对岸利瓦伊市(Levis)的风景、圣劳伦斯河岸的旧港区和魁北克城的主要市容。



在平台的东侧,在靠近圣劳伦斯河一侧,伫立着大名鼎鼎的塞谬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 1567年
-
1635年12月25日)总督的纪念碑。他是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魁北克城的建立者,也是法国同北美贸易,特别是皮毛贸易的开拓者。在纪念碑右侧的一座圆顶建筑物,是魁北克要塞博物馆Le
Musee du Fort的一部分。



兵器广场:
达费林平台的对面,是“上城”中心的武器广场,也称兵器广场(Place
D’Armes),这里最早是贩卖武器的集市。内有喷泉,中央是一位女士,左手擎一树橄榄枝,右手高举一枚十字架,是纪念1615年第一批传教士到达魁北克300周年时建立的纪念碑。碑文写着:1615-1915,加拿大人感谢、铭记我们的第一个传教士。
来自圣丹尼斯的雷哥列派四名传教士:le Père Denis Jamet(雅梅•丹尼斯教父)、le Père Jean
Dolbeau(多鲁波•让教父)、le Père Joseph Le Caron(勒卡隆•约瑟夫教父)和le Frère lai
Pacifique du
Plessis(佩雷斯•帕斯菲克教父),与尚普兰一起来到魁北克殖民地,开始了最初的天主教传教活动。这儿,以前曾经作为法国军队训练和举行仪式的场所,如今,早已不复存在,此地已成为游客和市民休憩的场所。

小香普兰街:







小尚普兰街是魁北克老城最著名的观光街道,也是老城区“下城”最吸引游人的一个街区。各式各样的商店林立于狭窄的街道两旁,主要贩售纪念品、手工艺品、精品皮具等,还有画廊和餐厅。它是拥有老城区域特有风情,适合购物逛街休闲散步,体验魁北克人温馨生活的一条街道。最喜欢的是小香普兰街那梦幻般色彩、富有浪漫情趣、充满别具一格的“小巴黎”气息。










主教座堂:
从小香普兰街出来,我们又沿着周围街区兜上一圈。
当年法国探险家尚普兰顺着圣劳伦斯河最早驶达此地,从此这里成为了法国人的后花园,因此,时至今日,魁北克的老城区依旧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法兰西情调。行走在老城区曲折蜿蜒的石砖小巷上,两旁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风格的建筑。







期间,我们走到魁北克城Buade街20号,这是一座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Basilique-cathédrale de
Notre-Dame-de-Québec)、罗马天主教的宗座圣殿、天主教魁北克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和,也是加拿大的主教长教堂,墨西哥以北美洲最古老的主教座堂,是北美洲第一座升格为宗座圣殿的教堂(1874年),目前被列为世界遗产。

不久,我们又回到达费林平台。
在尚普兰像下,有一个球形纪念碑,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是魁北克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
当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该城有如下评价:“前新法兰西的都城魁北克,是由法国探险家尚普兰在十七世纪早期发现的,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这里由英国人统治。城的北部建立在悬崖上,保存有宗教和行政中心,包括教堂、女修道院和一些纪念碑,如巴里耶芒要塞和芳缇娜堡。南城和老区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整体,这是一个坚固的殖民地城市最好的例证。”




——加拿大学生















当我们来到一家咖啡店前,见一位母亲推着两辆婴儿车正向我们走了过来,我爱人迎了上去,蹲下身,拍拍手,示意握握小手。一位戴眼镜的小女孩脸上微笑着,只是斜视着瞧,可能陌生迷茫;一位大点的小女孩很大方的伸出了一双小手,微笑着两眼紧盯着我爱人看,似乎在说“‘阿姨’来自哪里,跟我母亲不一样呢。”小女孩的母亲在边上尽是不停地笑。

加拿大人很友善,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听到“Chinese”一词,还向我们点头微笑。就是这一群学生更表现出友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有一位学生说了这一句,并看着我们。我们含笑着提出“May I take a
picture with you?”,立刻得到了应许,站在我爱人的边上,并与之来个合影。



后言:
自86岁老父亲患病手术后,在我们小辈悉心照顾下,身体正在慢慢的恢复中;本人眼疾,则还没有好。所以,每天上网时间之少,与大家互动也少,对于博友您的评语留言,如果不能及时回复,或不见回复,请谅解!对于博友的关心,深表谢意!
因博文欠账多多,又因我对我的博客,实在割舍不掉,若有点时间就写一点,发博文可能不定时,请多多包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