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行 2016(七)黄山 九龙瀑(上)

(2017-05-06 21:38:33)
标签:

丞相源

云谷溪

龙女潭

轩辕宫

龙禅院

分类: 旅游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15日,已是出来后的第三天。早晨起来看外面,是多云的天气。早饭后七点半,我们前往九龙瀑。因为路程不远,车开了一会儿的时间,就到了。
——来到九龙瀑
九龙瀑,是黄山第一大瀑、中国七大名瀑之一,瀑潭双胜之景观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它属于黄山景区的一部分,但需要另外买票。
九龙瀑景区大门,它位于龙源谷口,亦称龙源大门。大门匾额上写着“九龙瀑”三字,是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所书。走进大门,极目远望,可见峡谷顶端之天都峰,巍峨壮美。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九龙瀑,算是一个峡谷景区,纵深约有6公里,天都峰、玉屏峰、炼丹峰的泉水汇合成“丞相源”,汇入“云谷溪”,从香炉峰与罗汉峰之间的悬崖上飞泻而下,九曲九折形成九瀑九潭,十分壮观,瀑长600余米、落差360米,宛若九龙腾空拔雨兴风,故而得名九龙瀑;又因每段瀑布之间形成一个个碧波清潭,有说是潭中似有蛟龙潜居,因此又叫九龙潭。这是黄山的主要景观之一。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景区地质地貌独特,为冰川悬谷瀑布;人文资源丰富,是黄山人间仙境中自然龙景大观,古人有诗赞曰:“天半银河古口垂,龙潭九折滚千丝;雷轰奔溅无虚日,黄海泉飞第一奇”;景区内有众多奇松、怪石,冰臼散布,冰川遗迹神秘;主要景观有龙女潭、戏珠池、牧龙池、龙禅院、梅林书屋、青龙涧、九曲峡、慈母岩、九龙瀑潭、抚龙松、仙人榜、天坤亭、九龙茶园等诸多景点。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竹海及栖息其中的无数珍禽异兽。历史上“黄山胜境”坊和乾隆御道建于此,也就是说,古时候这里是上黄山的东路,可以直达云谷寺。按照现在的说法,被称之为黄山东大门。由于未开发,上山的路不太好走,东大门至今未开放。
——龙女潭
7点半,我们走进景区,穿过一片房子,眼前不远处出现了第一个小瀑布,见一块竖着的牌子上写着“龙女潭”。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此潭,传说龙母与诸神相会于天都途经此处生龙珠于潭中,被一对山农老夫妇潭中取水时得到,后化为一女,乐于助人。历代山农逢旱祈雨于此,故得名。
另有传说,这是天上仙女来这儿戏水的地方,至今岸边遗有棒棰石,搓板岩等。还有传说,潭深通东海,龙女常自潭中涌出,艳美无比,献珠呈瑞。
此潭,看上去呈圆形,直径约18米,深不可测,彩波闪烁,幻光迷人,里壁瀑布垂悬,约高15米,仿佛一把利剑插入潭中。碧绿的潭水直冲下来时,卷起了不少白色的泡沫和浪花,浪花在石缝之间穿行,发出“哗哗”的声响,好像小龙女在轻轻吟唱。潭水非常清冽、凝碧,一股风吹在脸上,感觉很凉爽。潭旁有一大冰臼,直径2米,形似古镜,名宝鉴,系第四冰川遗迹。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小事有感
当人们在观赏这一特有的景色时,有一男士,手里拿着一架单反相机,力邀大家照相,说是“景区免费为大家拍照”,为此,许多人都上前留了影。却不知,游玩出来,每人都拿到一大一小两张照片,大的照片要钱,三元!就这样,无形中乖乖地掏钱给他。可以说,现在的许多景点都是这样,似乎是一种强制消费的行为!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在山里行走中,我注意到,有那么一根电线杆上竖有两根天线,中间镶嵌的一块牌子上写有“WIFI”字样,想象中,这山里还能有网络,不知能用吗?莫非这才是免费的吧?但当时因为急着赶路,后来又只顾着看风景、拍照,也就没有一试,有去那儿游玩的朋友,不妨一试。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轩辕宫
走没多少路,便来到了一处被称之为“轩辕宫”的地方。传说是轩辕黄帝栖真、炼丹成仙之地。“宫”是道家指神仙居处。它既是景区内历史传承文化的景点,又是儒学、道学和佛学研究的载体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将三家学说的精华汇集在一起互通互融,合而为一。
走入门,两边有一副楹联:“卷波澜于黄老之域会三圣人理性蕴奥之妙要;撤藩篱于大方之家通儒释道实空太极之旨宗。”意思说:黄山轩辕宫将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三位圣人的学说理论汇集在一起,拆除三教之间的隔阂,将儒家的实事求是修身治国、佛家的行善积德与道家的太极八卦,互融互解,以此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在这门的后面还有一副楹联:“用儒治国用道平天下;以禅修心以易衡自然。”正是前门这方面的写照。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烟波桥
往前走,我们来到一座横跨“云谷溪”的桥上。听说,原来这座桥是木桥,每到发大水的时候,水都会漫过,激起阵阵浪花,故称“烟波桥”。后为了游人的安全,景区方建了这座仿古石桥,黟青石的桥栏板雕刻精致,桥上、河边的围栏上挂有很多红布条,显现佛教氛围。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龙禅院
在桥旁有座寺院,叫“龙禅院”,原名云阳仙阁。现在的“龙禅院”是在遗留“龙禅院”的前殿复建的。
“龙禅院”,相传是黄帝派云阳先生在此养龙时所筑的石屋,俗称龙王阁。传说,南朝梁武帝时,有吴人张僧繇居住阁中,尽得画云龙山水之妙。一般画龙不点睛,点睛则龙乘云上天。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后有僧人改龙王阁为龙禅院。今遗迹尚存,有“龙禅院古塔之位”碑佐证。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微服游黄山后在此坐禅祭天,后人为了纪念之而建了这座集儒、佛、道为一体之寺院。现在看到,寺院门口香烛高擎,香雾缭绕,两旁的树枝上挂满红布条。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道教的图腾,禅自然是佛家,而院则是儒家书院,显然,历史上儒、道、佛三家本就是互通互融、并存共荣的。
在寺院门前的一片空地上,正面照壁上雕刻着九条龙,形态各异,颜色也不相同,楹联“游九龙瀑,乘龙飞天”,看起来很俗,但点明了来这儿景区旅游的主题。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赑屃待负
没走几步,便见路旁标识牌书写“赑屃待负”。溪中有一块奇石像似乌龟,一时看不出来,还是导游提醒。“赑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老六,也叫“霸下”。形似龟,喜好负重,国内的好多寺院、祠堂、陵园等地方,我曾见到过它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的形象,看来,这只大力士“赑屃”还没有出山,正等待驮载重物呢?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天人书院
走不多远,就是“天人书院”,其大门楹联:“朱夫子承前启后兴理学;孔圣人周游列国著春秋。”表明儒家宗旨是追求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大殿正中间设立的神像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两壁的四位神像为:孟子、荀子、曾子、朱子。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但现在,“天人书院”却成了旅游景区内的一个演艺区。这天,所谓景区方邀请了书法家震雷的书法书写、展示及拍卖。震雷先生,字泽成,号慧海居士,别署清风堂主人。他的头衔不少,也不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还主持雷震书法艺术工作室。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首届风景名胜楹联展。作品先后获全国“黄山杯”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首届“祖国颂”书法篆刻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南民族书画艺术名家邀请展银奖。有多篇书法理论文章和个人专题作品见诸于《青少年书法报》、《书法赏评》、《中国书画报》、《诗书画》等报刊。出版发行有《独立书斋啸晚风》雷震书法艺术专辑......等等。期间,我们看着他心随意动、潇洒挥毫,一气呵成,写出四个字“鸿业腾飞”。写成后,台上主持人,立刻叫卖,可惜,响应的人寥寥,起先三人,最后只剩一人,就这一人,瞧瞧四周就数他一人,也不买了。我的感觉,现在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景区内各种拍卖活动很多,更有滥竽充数者之有之,人们害怕买。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梅林书院
与“天人书院”相邻的是“梅林书院”。这里原是清代父子丞相曹振镛、曹文植在此苦读而建的“梅林书屋”,传说中他们父子都曾在以土围墙、树皮为顶、构建的简陋的书屋中苦读,终于事业大成。但现在所见的只是遗址了,“梅林书屋”遗址上已建专家楼。此地很有灵气,小小的“梅林书屋”,历史上曾经培育出三位丞相:宋朝程元凤、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曹文植、曹振镛父子丞相,所以,这里又被称之为“丞相源”。今天的“梅林书院”已成为儒、道、佛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相关文化的研究交流基地。可能是这个原因,这天我们去,只见大门紧闭,无法入内。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奇石怪石
出书院,再次沿着“云谷溪”往山上走。
突然,导游又提醒我们看,说是溪中一块奇石像鳌鱼,似嘴的石缝中夹着一棵小树,翠绿、挺直、坚强、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如同花束,仿佛给游人献花呢,此景是“鳌鱼献花”。
怪石是黄山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一,自然的力量让花岗岩地质构造的黄山千姿万态。“九龙瀑”也一样,这里奇石众多,有名字的就有“龙舟石”、“慈母岩”、“黄龙过江”、“白龙戏珠”、“金龟献瑞”、“丞相帽”等,不知名的数不胜数,造型说什么就像什么。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安徽行 <wbr>2016(七)黄山 <wbr>九龙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