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行(二)平湖东湖大云禅寺
标签:
星程酒店东湖景区九龙戏珠叔同公园大云禅寺 |
分类: 旅游 |
走出莫氏庄园,已近10点半,我们先去当天晚上将要入住的酒店,把车上的行李安顿好。
星程酒店
这是一家一年前刚开业的酒店,叫星程酒店平湖新天地店。该酒店位于4A级风景区——平湖东湖湖畔,离市中心仅仅3分钟的车程。
走进房间,总体感觉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宽敞、时尚、典雅。说是三星级,酒店性价比挺高的,物有所值!房间内安放了原木色的橱柜、写字台,两张大床,落地大窗边有很柔软的沙发。洗手间很大很干净,坐厕和水龙头都是科勒的。
我们拿到的是湖景房,窗外就是东湖景区。





东湖美景
听酒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东湖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位于平湖市区东侧,古时喻为“九龙港”,鸟瞰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环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林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
东湖景区是东湖新区的核心,在汲取古时“东湖十景”精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园林理念,新建起“东湖八景”,即“鹉湖春色,九龙戏珠,含珠凝晖,南村书堆,塔影垂虹,案山晓翠,北原牧唱,西浦鱼罾”,由此,2006年,东湖景区跨入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
东湖美,美就美在东湖水。景区临水而筑,建筑旁水而立,人家依水而居,突出湖光风景和水乡文化,同时建设大面积绿地,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形成融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独具韵味的景区。
出于好奇,我倚在窗前,其美景尽收眼底。俯视东湖,东湖的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清澈见底,太阳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有人撒了一把碎金。眺望远处,只见桃红柳绿连绵不断,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湖水倒影着美丽的倩影,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跃然眼前。我尽情享受着这一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湖光美景,这一切都让我无法忘却。
忽然,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徐元杰的一首诗:“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这首古诗《湖上》虽然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春天美景,却也是东湖美景的一个真实写照。
据说,全国有九个东湖,但湖的形状、大小、风格都各不相同。平湖东湖或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浩瀚博大,也没有浩浩淼淼水天一色的气势。东湖的气质就是在平凡中见真奇,小巧中透着灵气,普通中显示高雅。
平湖由来
平湖市,属于嘉兴市辖区之一。它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瓜灯之城、文化之邦”的美称。
平湖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先祖活动的足迹,历经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是钱塘江文明的前哨之一。春秋属越,秦代置县(为海盐县一部分)。秦末或西汉初,县治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地域(今平湖市当湖街道东湖一带),汉时因其地陷为湖,“其后土脉纹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
市区印象
小憩之后,已临近中午,我们将到市中心找一家饭店吃午饭,我们走出了酒店。
车在平湖市区转悠了一圈,我感觉整个城区区域面积并不大。市中心高楼大厦林立,商店鳞次栉比,有的地方人多车多,碰到道路狭窄,还堵车。平湖是一个新兴城市,市区已经没有一点农村的味,感觉与我们上海差不多,这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叔同公园
吃过午饭,开始游览景点。
我们首先来到了叔同公园,它位于东湖中之大瀛洲,俗称大湖墩,此前是东湖公园,是平湖现存最古老而又蕴含丰厚当湖文化内涵的名胜景地,现在是李叔同纪念馆的主题公园。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在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这组雕塑是李叔同和他的学生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见博文《宁波旅程 (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在一起。
无名小庙
从叔同公园出来之后,我们沿着东湖边走,不经意间,走到了一个小寺庙,这个寺庙洞门大开。
当我走进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肚弥勒佛,又称大肚弥来佛。中国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将其尊俸在寺庙的前殿。而这儿的大肚弥勒佛是用石头垒成,竟然放在了外面,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在我的印象中,由于大肚弥勒佛像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因此深受信众尊重。男女老少都在见到佛像时,激发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这样的对联与弥勒佛像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以启迪人们宽容的心灵。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愉悦的气氛。
我注意到,寺庙里一些建筑屋的门紧闭着。在这些建筑屋的后面还有一条长廊,长廊与一条小溪相伴。
我还注意到,在这个寺庙一边的草坪中竖立着一排佛柱,边上种着一些竹子,这个佛柱也不知在这儿代表了什么,在这个寺庙里没有一点点的说明。




千年古刹
由于我父母都已是80岁高龄老人,陪他们出来游玩,只能在平地上的景点走走,比如寺院、古镇、园林建筑之类。所以,走出这座小寺庙后,按照网上搜索的结果,我们就前往附近的一座寺院,它叫大云禅寺。
仅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这座寺院的门前。
大云禅寺位于嘉善县大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古刹。
说起大云禅寺,历史上有一个人与它有关,这就是众人皆知的“武则天”。
大云禅寺的建造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有载:“公元690年,僧法明等十人献《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作天子。武则天颁布《大云经》,令诸州都建大云寺。”嘉善县志记载,“北宋乾徳二年(964年),蓉溪绅士李德荣捐岛地十五亩三分七厘,由净宗法师开山建寺,始名净众寺,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大云寺,宋朝年间,大云寺香客如云,寺前渐聚成市,成净道街后成大云镇。民国24年(1935年)蓉溪地名更名为大云镇。”
以寺名取代地名,民间有云:先有大云,后有灵隐。可见该寺院影响之大。
寺院兴衰
大云禅寺,原来殿宇宏壮、四面环水,头山门前有甬道和香火桥为唯一通道。寺院内古木参天,浓荫遮日,方丈室东侧一角栽植竹子,修竹幽篁,绿意盎然,似翡翠屏风,清雅静穆。寺院的原有格局是,中间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东侧建有施王殿、三宫殿、客堂等;西侧建有朱天殿、关帝庙、财神殿、斋房等。寺内有东南西北四房和尚,僧人百余。明代朝廷命官、著名画家姚绶晚年隐居大云寺东南厢房。
纵观大云禅寺的历史,是一部兴废交替的辛酸史。毁了建,建了毁。“文革”中,该寺院数千经藏和数百尊佛像被烧毁,所存经像法物毁损殆尽,仅剩西南厢房。





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去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去遇见我该遇见的人,诚然,一切都是新鲜的......
前一篇:嘉兴行(一)平湖 莫氏庄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