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 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2015-06-28 15:36:43)
标签:

梅公桥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昭明太子

西瀑

东瀑

分类: 旅游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上山途中

我们从一天门出来,往上行,不多久,来到了一座小桥前,其桥名“梅公桥”,引起了我的注意,桥旁竖有一块立牌,上有文字介绍。据说,那是1932年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来到东天目山,在昭明寺得到方丈妙明法师的热情款待,使梅兰芳先生很是感激,于是他想为昭明寺办点实事。那天晚上,梅兰芳先生点燃蜡烛照明,一不小心碰翻了蜡烛台,溅了身油渍,忽然想到了电灯。几个月后梅兰芳先生向昭明寺捐了一台美国进口的柴油发电机,就这样藏在深山里的昭明寺用上了电。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这位大施主,就把这座桥命名为“梅公桥”了。

脚下踩的山路,说是爬山,坡度不怎么陡。两旁是绿荫繁茂的竹林,经过瀑布处,只看到白色的水练如油布般急促沿山而下,水声哗哗不绝。身在大山里,尤感空气清新,山色庄严。有一个地方,据说,也许就是齐素萍居士和其他有缘人见到白龙的所在之处了。齐居士20年前发大心,在山中的一片废墟遗址之上重建昭明禅寺时,感动了白龙菩萨示现并前来护法。我闻之,感到惊叹。

深秋的东天目山,层林尽染,风光无限。沿途,参天的大柳杉、千年的古松郁郁葱葱,挟道而侍,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而山上的昭明禅寺,便是游人香客向往的圣地。

来到寺院

这时,山中隐约传来寺中的弥陀圣号之声,婉转曼妙,如同天乐。当经过九里亭,弥陀圣号愈加清晰,这时,让我不禁心生欢喜,继续前行。约940分,终于在葱茏青翠中见到了规模宏大的昭明寺。楼阁楼台,碧砖青瓦,红门黄墙,弥陀圣号悠扬动听,又不禁无限感慨喜悦。我旅途爬山的劳顿,顿时一扫而光。

昭明寺依山而建,参差巍峨。我们静静地迈进大殿,恭敬地瞻仰着慈眉善目的佛祖,洗耳聆听着悠悠的梵音佛号。我的那位是那么虔诚,有菩萨就拜一下。

昭明禅寺

东天目山历史悠久,名扬中外,主要得益于建在山顶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昭明禅寺。

据《天目祖山志》载,梁天监七年(公元503), 僧人宝志飞锡居之,来此开山,修庐结庵开拓佛事。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兴建了昭明禅寺。

其兴建,主要归功于昭明太子而来。梁武帝长子萧统,天监元年立为太子,因殡葬其母帝被宫廷太监鲍邈之诬陷后,十分气愤,不愿见梁帝,出走宫廷游历名山大川。他跋山涉水来到临安东天目山修禅,并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共30卷。

据传,昭明太子因用神过度,心血以枯,双目俱瞽(内殴障)。禅师志公和尚导取两峰石池水洗之,双目复明(东西天目山至今留有洗眼池)。

后来,梁武帝遣人来迎太子回朝,兵马候于山麓而建寺,俗称等慈庵,山岗建昭明禅寺,山下建有昭明院

然而,到了元末,寺院被毁。清康熙年间修复,规模宏大,僧人数百,香火旺盛,有诗赞:八方香客云集来,十万烟火散江南

1958年,山上林场因烘培药材,招致一场大火,昭明寺殿堂庙宇毁于一旦,僧众被迫离开,从此一片瓦砾废墟,荒草丛生。

1996年后,常有一个矫键身影,迈着坚毅的步伐,奔波在乡间小径,攀徙在蜿蜒山间,穿梭于青松翠竹中,她就是恢复重建昭明寺道场的齐素萍居士。齐居士有感于兴极一时的古道场,败落至此,不禁落泪感叹佛法日衰,遂发愿一定要恢复东天目山这个寺院,建立尽虚空遍法界第一的净土宗道场,让有志于修学佛法的同参道友们,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数十年寒暑,齐素萍居士靠着坚毅的毅力,遵循着导师净空老法师的教诲,靠着众人肩挑体荷。千年古刹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庄严,经声佛号再次回响在山林之中,成为响誉世界的净土道场。

佛教圣地

东天目山昭明禅寺距今已有1600年。此山历代以来有名的僧人很多,特别是唐朝以后,名僧辈出,成为临济宗的中兴之地。东天目山也就成了佛教圣地。近代享有盛誉的海灯法师也曾在此修炼过。

值得一提,深藏于原始森林之中的昭明禅寺,殿宇宏伟,钟磬悠扬,是当代名僧净空法师着力推荐的国内最为重要的念佛道场。

净空法师在讲经过程中曾经多次这样提到,大陆有两个如法的修行道场,一个是长春百国兴隆寺,另一个就是东天目山的昭明寺念佛道场。

道教名山

东天目山,也是道家名山,为道家“三十四洞天”,名字叫“太微元盖”,汉代道教大宗张道陵曾修道于这里,东晋那个写《抱朴子》的葛洪(见《宁波旅程 (二十九3.9)灵峰寺》《宁波旅程 (三十3.10)茅洋寺》文内有介绍)也曾在这里炼丹过。

相伴瀑布。

在寺院里一圈兜下来,约20分钟。

10点钟,我们开始下山。为了能在幽静的密林翠竹和跳珠溅玉的飞瀑中穿行,我们不乘缆车,步行下山。

从寺院出来后,稍稍走上一段路,不必走到一天门,则可折向另一条山路下山,这条山路一直通向山下。走着下山,沿途的风景是乘坐缆车看不到的,当然,感觉也会不一样。

沿途,山上的茂密树林里有许多条泉水、小溪,由此,汇集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瀑布,悬挂山间,直泻而下,从山的最高处欢快的随着山势向山下跑去这条瀑布总长350米,被称之为“百丈九连瀑”,亦称“西瀑”,它始终伴随着我们,时而狭窄、时而较宽、时而平缓、时而垂直。

我似乎尽享人间美味,时不时停下脚步,静静地观赏着这近在咫尺的瀑布,看它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从山顶一路狂奔到山脚下,然后,在石块上激起一丈多高的水花,四处飞溅,到了天然水池后恢复平静,最后,穿过梅公桥,向山下缓缓地流去。

我对这条瀑布,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两条瀑布

要说东天目山,山的东西两边,各有一条瀑布,两条都蔚为壮观,可与庐山飞瀑媲美。

其中的一条瀑布,明代诗人黄鼎象有诗这样赞美:白龙泽注石泉声,泻出石崖匹练明;疑是庐山移到此,九天半落碧河声。此瀑自香庐、龙须两峰之间的龙池飞奔而下,跳珠溅玉,迎面仰望,水帘飘逸,水沫洗脸,响声震耳,望崖巅浩缈不可测,俗称东瀑

另一条瀑布,就是我们看到的,从二仙顶峡谷直泻而下,窜入虹桥,狂欢而去。万仞悬崖看玉剑,一声长啸度飞桥。名曰西岭垂虹,亦称“西瀑”。

可能是时间关系,行程中仅安排我们去昭明禅寺、西瀑大森林,见到的只是西瀑。而东瀑大峡谷没去,东瀑就见不到了,实在有点遗憾。

下山的路

东天目山的风景,秀色可餐,远望,云雾缭绕,还真让人有种如临仙境般的错觉,我想,吸引我的,就是因为它有一种静谧的美。

下山途中狭窄的山道两旁,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我很奇怪山道两边自由生长的翠竹,是什么让它们拥有风吹不倒,雨打不折,积雪压弯腰也不屈服的精神呢?

开始的路,还可以走,走着走着,有些地方的阶梯有些陡,长宽不均,时时狭窄,一脚跨下去,要特别小心,有时还要扶着栏杆走上一段。前面提到那几位年轻女士,她们乘坐缆车下山。让我敬佩的是,在我们同行人中,有一位年龄最大,78岁的大妈,住在上海浦东金桥,看她,在平地上行走,脚还有点跛,但就是这位老人,和我们一起走完了整个这段山路。

就这一段下山的路,我们走了约有半小时多。1050分,到了山下。一刻钟后,这位大妈,也与她的家人走到了山下。

我在想,这位老人何尝不是这一山上的翠竹?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杭州 <wbr>临安游(二)东天目山(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