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旅程 (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2014-05-25 14:02:16)
标签:

雷婆头峰寿者

吴昌硕

浙东民居

又新居

东大房

分类: 旅游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野鹤湫出来,已是下午3点半过后,离晚上时间还早,顺路还可看看或游览一些小的景点。车在行驶中,我们注意着沿途路边竖着的招牌。

突然,前方不远处,有一块招牌映入我们的眼帘,上面赫然写着:潘天寿故居。车前行不远,拐入了一条小路,后又弯入一个农家大院外的一块空地上,停好车下来。

寂静弯曲的旧巷,苍苔蔓延的小径,把我们引向一座晚清时期古朴的老宅。就这幢老宅相对于周围一些建筑,比较显眼。我们走了进去。黑柱朱栏的门廊上,挂着一块烫金的横匾潘天寿故居。此地就是浙江宁海县城关镇西北的冠庄村、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出生之地。这儿是免费参观的。

故居,现已布置成一个陈列室,陈列分三个部分:

1潘天寿先生作品水墨拓印件40多幅及潘天寿生平照片和他用过的东西。

2潘天寿先生后代、亲属的书画作品。

3潘天寿先生以及宁海籍书画名家作品。

一、生平

据族谱记载,潘家从元初即迁来冠庄村,传衍到其父潘秉璋时,家境颇为殷实。其父是全村唯一的秀才,精于诗文书法;其母亦知情达理,擅长裁衣绣花。如此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潘天寿自小耳濡目染,得到了很好的艺术熏陶,喜爱上了书画涂鸦。但那时的私塾只可以练字,不可以画画,练字系文章课事,画画乃不务正业。于是,潘天寿只能躲在老屋(二楼)后厢房的一角,悄悄地偷着画,如今在拷格雕花窗下,还放着少年潘天寿自制的树根雕大笔筒和墨砚。岁月的包浆已将大笔筒滋润得十分雅致大气,当年它曾盛满了一个青涩少年的憧憬。而那幽幽的墨香,至今依然没有散去。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潘老自幼在家乡冠庄西山的雷婆头峰学校上学,他晚年多以“雷婆头峰寿者”款于画上,就是为纪念童年纯朴的乡居生活。

潘天寿,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培养了许多学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当时已80高龄的吴昌硕的赏识,潘天寿在艺术上也受到吴的影响。19551965年间,是潘天寿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

1958年荣任苏联莫斯科美术研究院名誉院士,文革中受到诬陷与摧残,19719月含冤而逝,时年75岁。后来,在中国美术学院的院内,国家出资还修建了一所潘天寿纪念馆。

二、作画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潘老对这些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三、故居

进去后,迈过青砖铺地的堂屋,是一座典型的浙东民居,是我国江南传统的木构架民居式四合院楼房,方正的天井,二重屋檐的楼房,四周回廊相连。正厅坐北朝南,东西各有3间厢房,南面3间门厅。檐柱柱头有狮子捧绣球雕刻,枋上雕饰着花卉和人物故事,整个建筑颇为考究,古色古香,显得古雅而端庄,弥散出浓郁的艺术氛围,潘家先祖为其取名为又新居1897314日,就在正厅的那间东大房,潘天寿来到了人世。

四、底楼

如今故居底楼的第一部分,已是按原貌布置成起居室。那是1920年,潘天寿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回乡任教,遵父之命完婚后的家庭场景。当时潘家已趋衰败,因此房中的家具也很平常。其妻吉花陪嫁时带来的一只脸盆架,至今还完好地立在原处,让人似乎可以窥见当时一位乡镇穷教师的日常简朴生活。底楼的另外几间房间,现辟为潘天寿生平图片展。一张张有些褪色的黑白照片,全面地凸显了潘天寿怎样从故乡冠庄村野菊盛开的古道走出,经过勤奋刻苦的求学问艺,在传统的书画艺苑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方笔墨天地,被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赞为: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

五、二楼

沿着有些摇晃的木扶梯上楼,二层的楼房有些低矮,有的地方,不注意,可能会额头碰着。

前面数间是潘天寿作品的照片陈列。天风海雨的磅礴气势、简约传神的独特构图、奇拙豪放的笔触意境、瑰丽典雅的设色敷染,展示了一位大师的艺术追求。在朝南的一间房中,靠窗处放着一张长方的画桌,后是一排简易的书架,这就是潘天寿当年的书房兼画屋。在那些酷暑寒冬的深夜,潘天寿时常在这里挥毫作画,研习经典。

 

潘天寿故居已成为人们景仰潘老人品、画品的圣地,同时,也是宁海的一个人文景观、参观学习之处。故居内的这一系列展示,足见潘老的家乡人民对潘天寿老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我们全部看下来,用时约半小时,显然,当天我们多了这一份收获。让我们了解并知道了潘天寿的一些其人其事。尤其是对二个小孩来说,很有意义,受益匪浅。

一个良好的学习教育,对心灵的启迪、身心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从中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情感、思维、行为、习惯及气质的形成,由此,会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但愿,他们能这样。

 

有关潘天寿作品的视频http://www.56.com/u77/v_NTkxODExMjI.html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宁波旅程 <wbr>(二十五3.5)潘天寿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