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外甥女的婚礼——六、忙里偷闲

标签:
西山堂里镇环岛公路高档床上用品农家乐 |
分类: 亲情 |
第三天,天蒙蒙亮,我就起来了。
虽说来了二天,但忙着还没有出去走一走。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总喜欢一个人出去逛逛,东瞧瞧西看看,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性驱使我这样做。
正在吃早饭,我爱人和她的妹妹下楼来了。
“出去吗?”我对我爱人说,我想拉上她们一起出去。
“好啊,上哪儿啊?”她问。
“到镇上去看看”我回答道。
“堂里镇,上次去过,有一种糕很好吃的,想买点带回家,顺便逛一逛早市,看一看还有什么可以买的。”她推介我们去那里,
于是,吃好早饭,出发了。
我们出来走到公交车站,看了一下站牌,有三站路,农村三站路的里程相当于城里的五、六站路,但我们还是一致决定走着去。
在太湖边上、在山脚下走着,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朝阳晨雾笼罩辉映下的湖面,景色千变万化,奥妙无穷。远处几个点点扁舟被湖水轻柔地抬上抬下,仿佛是那片片树叶掉在水里漂上漂下。一夜过后,渔民们正在收着鱼网,渴望有个不小的收获。(见照片)
12月的气候,刚开始出来,人还觉得有点冷。可走了一站路过后,慢慢觉得暖和了些。空气清新是岛上一大优点,人常年生活在城里,来到这边就是觉得特别舒服。
我们走得算是快的,半小时后,来到了镇上,可是,见不到几个人。
“7点钟都快到了,人怎么这么少啊?”我感到茫然。
“先到那个卖糕点的店去看看”我爱人说。
然而,兜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这家店。我们正纳闷着,决定往回走。
有一位老人,看上去满脸网纹,牙齿脱落,走起路来背弯得像张弓,拄着一根拐杖,正惬意而自在地向我们迎面走来。
“大伯,我们想请问您一个事,本来这里有一家卖糕点的店,怎么没有了?”我问。
“早关门了,咳!已有很长时间了,你们不觉得啊?现在应该是赶集人最多的时候,可整个镇上没有人啊!人少了,很多店就关门了。”大伯回答。
我感到疑惑,“为什么人会少呢?”
大伯笑笑,“我们这里算是岛上较不发达的地区,年轻力壮的人都到城里去了,剩下的都是我们这些年老的、或小孩子,没办法,年老的外出能干什么活呢?只好留守着这片老屋,帮助儿女们照看着孩子,小孩在家读书需要人照顾啊。”
“大伯,您看起来人蛮乐观的。”我说。
“哦,早晨,我习惯在家里吃好早饭,到镇上转一圈,年纪大的碰碰头,一起说说笑笑。”他乐呵呵地说。
“据说,西山岛将来重点规划为休闲旅游区,是吗?”这件事不知他知道吗,我问。
“是有这回事,你们看见了吗?前面一条公路就是环岛公路的一部分,正在不断地延伸着,过不了几年就能全岛贯通了,现在这里的人只出不进,岛上不能再建工厂了,原有的要他们搬迁出去。这个镇上的沿街商店,政府规划要进行重新布局、或翻新、或整修,这里有一个叫‘雕花楼’的景点,你们去过吗?不错的,但因为现在来的人实在少,进去的人更少。”大伯说着不停。
我略有所悟,“原来如此”。
“不知道以后环岛公路建好了,商店都开出来了,能够会好吗?”最后大伯像是自言自语、又似是问我们。
“会的、会的,一切都会好的,游客多了,镇上一定会恢复到以前那种人丁兴旺的景象。” 我只能对大伯说些安慰的话吧。
我们问的不少了,不好意思再多打扰大伯,忙跟他道一声“谢谢”。
在回家的路上,我跟我爱人说,“我们曾说过,我们居住的城市空气不好,等我退休后,将多到‘农家乐’走走。看来,这里是挺不错的地方,我们应该以后多来西山,人少,污染少,空气清新,路程离上海也近,车费也不贵。”
“对啊,是个好主意。”这正迎合了我爱人的口味,平常老是向我嘀咕,“那边空气好,将来要多到西山去。”
我们边说边往回走。我提醒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快点走吧,中午新郎、新娘他们还要回门呢,男方的家人也一起来,不见得人家到了,我们还没有到。”
我跟她说话,她好像没有听见,不知她在想着什么?突然,她没头没脑地对我说,“这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去了,怪不得小红读完书一直在外工作,还嫁给城里人呢。”
“您跟我说这些干什么?”我笑着问她。
她还自顾自说,“住在我亲属家隔壁的一位大妈,昨天叫我到她家里去看看、坐坐,我去了,不可想象,老夫妻俩人住在那么大的一幢房内,(见照片)又有很大的一个院子,楼上儿子、女儿各有一套房间,各房间内空调、席梦思床、高档床上用品等都一应俱全,还各有一个卫生间,并配有淋浴设施,听大妈讲,每年只有过年了,他们的儿子、女儿二家人,才会回到农村的家住上几天,他们都成家在外,都有房子。她还跟我说,‘如果你们那边不能睡,就到我家来,这里样样有。’”
“这怎么好意思,那大妈的家有了这些设施,平日完全可以开个’农家乐’了。”我只能顺着她说。
确实,这里的人都很好客,还常常与您拉拉家常、攀谈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