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伤害的总是能被伤害的!

(2011-05-30 12:08: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极品文章

摘自 不是我的我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e8dd6001017n23.html

 

抛弃自我而生活在世界里,世界不会对你有任何伤害(2011-05-29 20:04:15)

标签:

杂谈

  佛陀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没有自己」的洞见。

    佛陀非常坚持这个「没有自己」的洞见,因为我们所有的欲望都围绕在「自己」的观念周围,那个「自己」意味着「我存在」。如果我存在,那么有一千零一个欲望会产生;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欲望怎么能够从空无产生?
  这不是一个理论,这是他们在打坐中的真实体验。如果「我不存在」这个事实能够被你瞥见,那么突然间,世界就消失了。知道「我不存在」就是知道说不需要做任何事,不需要成为任何东西,不需要去占有任何东西,不需要去达成任何东西。当没有自己,野心是无关的;如果有一个自己,那么野心是有关的。
    但人们对佛陀的误解就在于如果不需要做任何事,那人类还有什么意义?但明白了佛法大义,你才能明白,当「我不存在」你就可以做任何事,你就可以达成任何东西,人类的存在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除了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掉进了一个陷阱,那个陷阱就是:他们试着不要去欲求这个世界的东西,但是他们开始去欲求彼岸的东西,然而那是一样的,那个欲望是一样的,至于你欲求什么,那是无关紧要的。  你欲求金钱,或者你欲求打坐,那个欲望是一样的,只是目标改变了,但目标并不是问题之所在,问题在于欲望本身,在于那个欲求本身。有人欲求在此地的长寿,成功、声望;其他有人欲求跟神在天堂里的永恒生命,这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似乎就是:前者并没有像后者那么贪婪,后者更贪婪。
  那就是为什么你们所谓的外道人士是非常贪婪的人。事实上,所谓的圣人一直在教导人们说:「不要欲求这个世界的东西,因为它们是短暂的,要欲求永垂不朽,因为它们才是永恒的。」他们称之为弃俗,这是真的弃俗吗?这是欲望的加重,这是在要求永恒的满足。
  世俗的人是单纯的人,他们满足于短暂的欲望,而那些追求彼岸的人似乎是无比的贪婪,他们对这个世界不满足,他们需要一个有永恒快乐存在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美丽永远不会消失;生命永远都是年轻的;在那里,人们可以一直活下去而不会变老。
  这是贪婪!这是纯粹的贪婪!这是贪婪被移植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比第一种来得更贪婪。更避免这种所谓的心灵物质主义,它并没有改变你的人生,它不可能改变它,它只是滋养你旧有的头脑,它毒害你更深。
  所以,不要抛弃这个世界,要抛弃你自己,然后世界就会自动被抛弃。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房子怎么能够属于我?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够占有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够占有一个小孩?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怎么可能去占有?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占有。看出那个不同。
  其他的宗教都说:抛弃占有物!而佛陀说:抛弃那个占有者。你可以抛弃占有物,但是那个占有者仍然存在,这样的话那个再度占有的意图还是存在,那个占有者将会从后门带进他的占有。
  你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在发生:一个人抛弃了他世俗的生活而跑到一个喜马拉雅山的山洞里,但是他却开始占有那个山洞。如果有其他人来,也住进了那个山洞,他就会将他赶出去,他会说:「滚开!这是我的山洞。」而这个人已经抛弃了他的房子、他的太太和他的小孩,现在,同样的占有换了一个新的形式。
  你占有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如果你占有,那么你就是仍然停留在有漏的路上。
  抛弃东西并不是意味着逃离东西,东西还在那里,它们到处都会在。在喜马拉雅山的山洞里,东西也会在那里--山岳、树木--你也可以开始占有它们。如果你坐在某一棵树下,你就会开始占有它。这棵是你的树,其他的苦行者不可以在那里静心,他必须去找到他自己的树,或者你会开始占有经典--《佛经》或《圣经》;或者你会开始占有你的观念:「你的观念是错的,我的观念是对的。」
  佛陀切断了那个根。他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占有。他不是切断树枝和树叶,因为这样的话,树木还会发芽,因为那个根仍然保持完整。切断那个根,那么整棵树就死掉了。不要抛弃世界,要抛弃你的自我,那么你就可以毫无问题地生活在世界里。只是生活在世界里而不占有,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占有。
  抛弃自我而生活在世界里,世界不会对你有任何伤害,所有伤害的发生都是透过自我而发生的,那就是佛陀所说的「自己」,他的意思是指「自我」。
  佛陀连续下了六年的功夫,要去找寻「自己」。你听过历久不衰的著名教导:知道你自己!佛陀很努力下功夫,有六年的时间,他用尽了所有的力量从各个角度和各个可能的方向来尝试,想要穿透进入这个「自己」的真相,但是他找不到它。知道自己,等到你知道的那一天,你就会知道没有自己。
  当你知道没有自己的那一天,你就知道了:在里面是全然的空、绝对的空、是完全不受打扰的宁静,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在,它只是一个梦。
  夜晚的时候你做梦,你认为你已经变成一个国王,早上醒来,你发觉自己还睡在原来的床上,你并不是一个国王,但是头脑能够想象,头脑是一个很大的想象力量。「自己」是头脑的想象,它在真相里面是不存在的。
  那些深入他们自己本性的人会知道全然的宁静,在那里找不到一个人。那是最大的达成:去发现没有人在那里……然后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因为那个制造问题的人已经消失了。

   上面是关于一位欲出家的网友的回复,下面再看看他其他的问题。
   我目前碰到个问题,身边无人求助,希望姐姐可以帮助我。我先啰嗦一下。
    去年夏天我还沉迷在易经,道德经这些经典中,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有法师讲金刚经,看到 不执诸相 谓之彼岸   这句话就对佛法产生了兴趣,再后来接触的到缠师的博客,心生欢喜,但也生出大我慢而不自知。再后来接触到  虚空藏菩萨的博客,法师讲的了义法 让我受益颇多,但有不少地方看不懂,比如法师说到:人道的真相与佛法是相背的,真正的大修行者最终都是要到僧道中来。当时我就记得缠师说过:真修行人能入一切境界而不着相。觉得还是缠师说的有理。  再后来就网上看到慧律法师讲的  楞严经   大纲,才明白自己看缠博后一直都被    我慢   所俘虏。    
    姐姐说的观照那种境界,我也似乎有所体会,但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有时候用这种心境去生活,碰到一些事情感到很矛盾,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要与人相争的地方,自己本来是要争取的,但如果去做的话话,会心生不忍  或者 难受。如果不跟别人相争,好像又违背常理,搞的我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虚空藏博客中就叮嘱我们:在家修行  不要把自己弄的人不人  僧不僧。      但我现在真的很不舒服,所以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经书上有讲:大菩萨会化作魔王,淫女,寡妇,等等教化众生。   我的理解是:修行好像练武,高手可以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但我这种新手,如果开始就赤手空拳去打老虎,是找死。   我现在的功夫根本就做不到   入一切境界而不着相。所以只能一步步来。   
 难道我真的要出家才能解决问题吗?  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真的要是出家对我母亲的打击会很大,但不出家我心里很矛盾,希望姐姐能慈悲开示!   谢谢   祝好
     1.比如法师说到:人道的真相与佛法是相背的,真正的大修行者最终都是要到僧道中来。当时我就记得缠师说过:真修行人能入一切境界而不着相。觉得还是缠师说的有理。_____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两个人都是开悟的师傅,两个人都没错,两人都一定是真实的,但他们却彼此矛盾。我已经一再说过,生命是矛盾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它有两极构成,生与死,爱与恨,光明与黑暗。任何执于一端的理论都是片面的,都是切割了真理。所以我一直强调不要相信我的话,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我今天说了一番话,我明天就会把它推翻掉,有什么办法呢?人生就是如此的矛盾,我的矛盾恰恰反映了现实。我这样做也是有目的的,就是要颠覆你的头脑,让你知道,头脑是多么的无能,然后你才能抛掉你的头脑。   

 2.再后来就网上看到慧律法师讲的楞严经大纲,才明白自己看缠博后一直都被我慢所俘虏。——缠师是不是我慢不是你能了解的,本博有专文探讨过。你在缠师身上看到的是你自己,对你来说,对我们所有没有开悟的人来说,我们看不到真正的世界,只能看到自我头脑的投射。换句话说,缠师可以我慢,你不能,他的我慢是一种手段,一个策略,一个解脱的人可以不受业报,因为他没有自我,而你必须承受其中的因果。 

 3.有时候用这种心境去生活,碰到一些事情感到很矛盾,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要与人相争的地方,自己本来是要争取的,但如果去做的话,会心生不忍  或者 难受。如果不跟别人相争,好像又违背常理,搞的我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用头脑去生活,一定会很矛盾,头脑就是矛盾的,头脑就是患得患失的,争胜你痛苦,你觉得有悖于佛法,失败了,你的自我受到伤害。所以,争与不争不是关键,争与不争都是两边语,问题在自我。不带自我的生活,争与不争都是解脱,那么你就可以毫无问题地生活在世界里。

 4.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真的要是出家对我母亲的打击会很大,但不出家我心里很矛盾。——出家不出家不是问题,出家不是身寄庙宇,而是灵魂的超越,你说:你有一个儿子,出家对母亲的打击会很大。带着这么多牵挂你怎么能出家,这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你认为逃到庙宇就能摆脱这个世界的烦恼?庙宇就没有人世的纠缠?世界不在外面,就在你的心里,不从心里解脱,你无处可逃。

    你逃到喜马拉雅山上,但是一切在你里面的仍然会跟着你,它将不会有任何差别,这是一种欺骗。
    不要去到喜马拉雅山上,要在你里面创造出一个喜马拉雅山,要在内在创造出那个宁静,所以不管你去到哪里,那座山都会跟着你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