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婚恋咨询应注意什么?
——堂堂婚恋
前两天,河南广播电台著名情感节目主持人陈思老师在郑州简爱咖啡厅举办听众朋友见面会,共话婚姻情感工作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循着鳞次栉比的二七万达广场金街,来到了闹中取静的简爱咖啡,在工作人员热情引导下上了上三楼,陈老师先我一步还未及落座,彼此相见打过招呼,我坐到一边,远远的观看着陈老师为一位又一位粉丝答疑解惑。
陈老师是河南本土著名的情感专家,最早曾开创郑州电台情感夜话节目,后一直主持河南电台“陈思的夜空”情感节目,并将社会热点、婚恋情感、心理学及法律知识融为一体,成为深受省内外众多听众特别喜爱的节目。2008年我参加河南首期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学习,曾有幸听过她的一次讲课,也一直关注她的节目和博客,并曾购买过她的《夜空短语》,对其在婚姻家庭情感问题,直指要害,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的剖析,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印象深刻,今天看到她专心致志地与每一位粉丝交流,平静淡定中亦见气质和风范。
时间真快,一晃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活动似乎该结束了,粉丝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最后该轮到我了,我不好意思再耽搁陈老师更多时间,便对她说:我就想请教一个问题,咨询师在婚恋咨询中,您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陈老师说:一方面在咨询中要注意,来访者个人所介绍反映的婚姻家庭情况和问题未必是事情的全貌及真实情况,所以咨询师要注意,据此作出判断和给出意见是否合适;另外就是咨询师针对一些问题,要不要给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不能给,我认为还是应该给出意见,不然,不但人家会有理由怀疑你的专业能力,更主要咨询在很多时候也失去了意义,无法满足咨客的服务需求。
我深以为然。的确,咨询师对来访者提供的情况应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可能尽可能要更全面的了解真实情况,避免只听一面之词作出不客观不实事求是的判断,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而咨询师要不要针对咨客一些问题给出个人意见,我认为意见肯定是要给的,只不过要根据不同咨客对象和不同情况以及不同学科理论依据及流派给出意见的形式、方式方法和程度要有所不同,有的是需要明确的清清楚楚一二三的给,有的是需要隐而不露在沟通交流事例比喻的评说分析中给。同时,给意见或者建议还要尊重咨询者个人的选择,不能越俎代庖,事无巨细,切忌片面、主观、武断。
而有相当一些学习心理学的所谓正儿八经的心理咨询师却认为,不能给意见、建议,应该相信咨客,应该倾听、陪伴咨客,让咨客自己成长,通过自我成长进而解决自己的问题。不错,这虽然的确也是一种方式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而且这实际也是一种隐而不露的给意见,只不过润物无声,细水长流。
而持这一观点的朋友似乎也忘了:有些咨询火急火燎,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自己一点一点成长,他们其中不少只是观念认识问题,只是需要答疑解惑;且有些咨客捉襟见肘,也没那么多银两打发您的十几几十次累月经年的咨询陪伴时光。所以过分的价值中立、完全的价值中立或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念生吞活剥强加于求助者都是不妥的。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没有千篇一律的道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很多病都是中药能治西药也能治,有时甚至“偏方”也能治大病。而就很多婚姻家庭问题咨询来讲:可能按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师方法能解决问题,按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要求和方法也能解决问题,甚至其它一些似乎师出无名不太规范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没有必要互相排斥,应该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因人而异实事求是。
如果因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或婚姻家庭咨询师知识,因为是心理咨询师或婚姻家庭咨询师,就排斥另一方的或其它一切咨询方式方法,是幼稚可笑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固步自封、片面的,有点孤陋寡闻了,世界上还有我们许多不知道和未被认识的事物。
中国有个婚恋咨询专家叫鱼顺顺,她既没有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的专业资质,也没有经过任何名师专家的督导培训,完全自学成才,自成一家,却同样出类拔萃。虽然绝对不能说她是中国最好的咨询师,但绝对可以说她是中国最出色的情感专家之一。倘若存疑,能浏览一下她出版的六本书籍、两千多期情感问答以及大量微博博客,能看一看她到全国各地频频自行组织巡回演讲的场面,能听一听千万粉丝对她的拥戴和无数感激涕零的好评,能了解一下她惊人的努力付出及咨询智慧和咨询创新,我想即便是业界的专业咨询师,也不知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
当然,我并非要排斥和贬低专业教育学习培训资质的重要性,而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既要看到事情或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意和考虑到特殊性。
因此,我更由衷的觉得陈思老师关于咨询师应该注意问题的回答切中咨询实践的关键和要点。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不仅是每一位咨询师应该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正确观察处理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