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依赖”与“独立”
——堂堂励志
找对象谈朋友,经常有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说,“要找一个能照顾自己的。”
《非诚勿扰》孟非老师就感慨疑惑地说:又不少胳膊少腿,又不是大小便失禁了,怎么就需要对方照顾,要找一个照顾自己的呢?要说伴侣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怎么就能单等着对方照顾自己呢?弄不明白!
现在,的确有些青春年少的女士很是浪漫,也很是娇气,总希望对方男士能够照顾自己、呵护自己,关怀备至,把自己捧在手心里,像宝一样。这种想法是很美好,的确也很浪漫,然而很难实现,弄不好一根筋还很危险。
现在更有一些男孩子,也是一样,想找个女朋友找个老婆,在一起能为自己洗衣做饭,更多的关心呵护自己,更多的来照顾自己,美其名曰“男主外女主内”,来让自己当当“大老爷们”。
之所以当代婚恋男女这种心理和想法比较普遍,可能与他们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亦或是父母的宠儿娇女,从小即备受家人、族人、亲友的宠爱呵护,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惯了呵护与照顾,以至长大了谈婚论嫁,就仍然希望在成家之后,继续能让配偶接替父母照顾自己。即便是长大了,成家了,依然想依赖,想有个依靠,不想独立,不想更多的付出。
正像著名情感专家海伦老师所言:一种值得深思的婚姻观是,结婚就是找个人来依赖。对于主张特立独行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在很多人内心深处依然存在,在某杂志进行的一次网络调查中,选择这一观点的人超过了60%,而且有趣的是,男人和女人同样都作了这样的选择。问题来了,如果婚姻是为了依赖,如果两个人都抱着这样的念头而组成一个家庭,那么谁是被照顾的一方,谁是照顾别人的一方?婚姻涉及诸多的责任,谁承担得多一些,谁又承担得少一些?
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都想着对方照顾自己,更多的每一个人自己的夫妻之责,父母之责,家庭之责,谁来与之替代,与之承担。
适当的照顾和依赖是可以的,每个人心有所想也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但套用一句老套哲学的套话:依赖是相对的,独立却是“绝对的”。如果在经济上物质上不能独立,就难以有自己应有的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如果在精神上人格上不能独立,就难以有真正的爱,难以爱自己,也难以给予别人真正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爱;如果在生活上在夫妻关系上不能独立,家庭夫妻关系就独木难支,就会唱独角戏,一个始终要拉车始终要付出,得不到或很少很少有回报。而另一个,始终坐车始终坐享其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很少付出或回报,家庭自然难以幸福和谐。
找对象谈朋友,希望找一个“照顾自己的”,耍耍娇气说说是可以的。可是,若是真正两个人在一起,不论婚前还是婚后,都不能当真去这样要求噢。没有付出就难以有回报,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即使是夫妻之间,也并毫不例外。要知道,倾斜是有限度的,特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
因此,婚恋当中,无论男女都不应该长此以往以爱的名义,以爱不爱我来要挟对方,从而过度依赖另一方,过度向对方索取,否则婚姻感情难免要出问题,甚至岌岌可危以至分道扬镳。
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恋爱之初,男追女跑有的女士高高在上,男士说得天花乱坠信誓旦旦,如何宠爱呵护给钟爱的女人幸福。殊不知,男士他自己的幸福都是问题还是未知数,他如何给得了对方幸福?即便将来真个的有了幸福,也都是各自努力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的结果,靠自己靠实力
靠能力和付出,是种豆得豆回报的结果。倘若是,天上掉馅饼的事,靠的是坐享其成,靠一方施舍的幸福,实在是不太靠谱,即便凤毛麟角有也难免充满风险和变数。无数事实倒是一再证明,有相当多的男士一旦成功得手,如愿以偿结婚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也开始从奴隶到将军,换了另一副面孔。所以,别相信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天上没有多少馅饼,幸福的婚姻家庭只能靠夫妻双方共同来付出和创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