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故乡行
——堂堂励志
一别三载,3月30日晚,我如愿又踏上了返乡归途。第二天中午,在潍坊车站,与南京乘高铁赶回来的大妹会合,一同乘车到明村,表弟早已开着小车等在路旁。
30年,家乡接站送人,从架子车、自行车,到摩托车、奔马,再到面包车、小轿车,沧桑巨变,天壤之别。
但见村边宽阔的柏油路,整饬修葺一新,表弟讲,已升格为省道;拐进村子,三年前车碾马踏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已经换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路边一排漂亮的路灯,高举着长长的手臂,仿佛欢迎着过往车辆和行人;表弟的猪栏,已由房前的一排简易棚子,改迁到自己的承包用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养猪场,冬暖夏凉,加地暖带保温,规模由原来的百十头,发展到存栏可达五百头。
最可喜的是乡里医保看病吃药,绝大部分都能予以报销,我知道就是城里人都少有这样的待遇。更叫人称羡的是,能劳动想挣钱,有经纪人牵线搭桥,本村和附近庄上就有活儿干,一天守家在地,也能挣到六七十、七八十,似乎比城里的“40”“50”找活还容易,挣得还要多些。
家乡的村里人,住的都很宽敞,房子不错,吃的也不槽。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里,今天家乡的乡下,似乎比我们的城里都要强了。
家里的亲人和乡亲们,都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我见到了已经92岁高龄的姥娘,她不用搀扶,也不用拄棍儿,腰板儿还挺直,很硬朗,走起路来还很有劲儿,见到我们高兴的总是乐哈哈的。
四月一日,我和妹妹同家里的族叔堂弟们一起上坟填土,烧纸,祭奠亡亲。还特意拜托表弟从平度买回一束鲜花,摆放在父母的坟前,献给一生特别喜欢养花爱花却早早过世的二老。
他们有六个儿女,辛劳操持一生,生前却未能有机会,收到一束花儿。
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静静地躺了32年。
岁月有痕,心绪难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