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感悟:伟大、女人
——堂堂励志
人们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名词的含义,往往是从具体的某一个事件开始的。
譬如,说道“伟大祖国”,有的人想起的是“两弹一星”、“神舟飞船”上天,有的人想起的是天安门国庆大阅兵那气势恢宏的“钢铁长城”,有的人想起的是奥运会那一次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 - - - -
而之于我,对于伟大和女人的理解,则来自一次华山之行。
那是
1984年5月,去西安出差,周末无事,正好借道华山一游。
下午4点到达华山脚下,开始爬山。听说这是登华山的最佳时间,半夜到达山顶,稍事休息,黎明东峰看华山日出,上午转转各景点,下午下山原路返回。
一路上,三五成群的人们,男女老少,你追我赶,络绎不绝,南腔北调,说说笑笑,哪儿的人都有。
最让我惊讶的是,遇到了一个十五六岁,扎着两把小刷子,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女孩子,一手扶着一只腿的膝盖处,然后再抬起另一只腿,一瘸一拐弓腰斜着身子往山上爬。好在刚开始的一截路比较宽阔,坡度还不大。一个四十来岁身材瘦小的妇女,呲着两颗多长的包牙,背着个大花布包跟着她,听说是她母亲,一看就是穷乡僻壤农村的。
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还来爬山,心中不免一阵感慨。很快我们这一行人就超越了她们。
第二天中午,在去北峰的路上,我再次遇到了这对母女。看着她们登上山顶欣喜的脸庞,惊奇发亮的眼睛,散乱的鬓发,真是让我很难想象,这位残疾女孩是凭着何等毅力,怎样爬过千尺幢等一处处险关隘道的;真是很难想象,这位其貌不扬的母亲,又该有怎样的闲心、耐心和爱心,来陪侍这样一个女儿来登华山-
- - - - -
站在华山北峰,面北而立,犹如站在一个高高的半圆形硕大无朋的屋顶上。屏息俯瞰脚下,光哒哒浑圆黧黑的山体,犹如一块巨石,一泻千仞,浑然天成。引颈远眺,广阔的渭河大平原莽莽苍苍,壮丽的山川田畴如诗如画,若隐若现幽蓝雾霭中的工厂村镇尽收眼底。
伟哉!大哉!一种“伟大”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这就是伟大,伟大的祖国,当我站在华山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觉和体会到了那种寥廓和壮美。
随后,我来到了号称最为险要的华山天险栈道下面。只见左上方依山傍崖,隐隐约约的钢钎上面,并排摆放着两块20多公分宽的杂木板,搭成一条通向山体另一侧的险要便道,齐腰处沿栈道在山体上悬挂着一条粗大的铁链子,供游人来回走过时抓住好掌握平衡。最吓人的是,栈道行走一段就无路可走,必须原路折返,当一回一去的两个人擦身错过之时,需要极为小心谨慎,格外惊险吓人。脚下悬空是万丈绝壁,幽幽深谷,只见几只苍鹰在下面远远的白云中悠然的盘旋,让人不寒而栗。
这时,我看了看,想上吧,说实话,很胆怯。不上吧,好不容易来一回,一个大老爷们华山栈道都没敢上,不说回去吹牛没法吹,也真是有点遗憾了,心有不甘。
可是,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还真是害怕。看着栈道过来过去的游人,真是令人提心吊胆。要说,我也经过一些风雨,也不是特胆小的人。
我忽然想到,我还真没法上去。我背个军用挎包,里面装着单位的奥林巴斯相机,又无法交给陌生人保管,我自己背个大挎包上去,就更不好两人侧身时通过危险地栈道了。这时我一下子为自己找到了足够的理由,名正言顺的原因。不是不上,是我拿着相机根本没法上。
这时,我看到栈道断断续续来来往往的行人中,不乏很多女人。而且从站在我附近的人群男男女女的比例来看,敢上华山栈道天险的女人并不比男人少。当时登华山的人,敢上华山天险这个栈道的人不足十分之一(当时的栈道和今天的大不相同,要比今天危险的多)。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人的胆量,女人的勇敢,让我当时非常震惊,非常震撼,让我汗颜,让我自愧弗如,让我肃然起敬。
华山之行,让我从登上华山之巅一对极不寻常的母女身上和走过华山栈道的一个个极普通的女人身上,突然顿悟了女人——女人的勇敢、坚韧、顽强和爱心,比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山一游,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伟大、理解了女人,理解了伟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