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报道,暑期郑州家长给孩子报班成风,很多小朋友一个人都报两三个班儿,最多的一个小朋友报了六个班,弄得孩子马不停蹄,应接不暇,结果记者问他参加了什么班儿,孩子半天一个都回答不出来,最后好歹算记住了一个,是组装机器人的班儿。
家长为孩子拼命报班,郑州这样,上海、北京全国的大城市都大同小异。《读者》14期有篇文章“比素质教育更重要的”就讲了上海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家长,只顾报班攀比所谓提升素质,而忽视基础教育的情况。
可怜天下父母心,关心孩子关注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可以理解,但最好要适度适当。特别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不是很成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从而把实现理想梦想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顾孩子自身情况,一味人为地拔苗助长,替孩子选择人生理想目标,拼命地给孩子叠加五花八门的学习负担,是不可取的。
每个人都有理想梦想,自己却早早自认失败、不行,缴械投降,退出努力和奋斗,而给孩子拼命加码,让其实现自己一个大人未竟的夙愿,既是逃避、懒惰,也是荒谬不负责任的。明明自己有“病”,却让孩子吃“药”。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无可替代的,也不用过于比拟计较。或长或短都可以有自己的精彩和成功,即便是昨天的失误、失败、不成功,也没有什么,更不代表明天。相反,你只要努力奋斗,明天照样可以取得成功,而失败落伍后来居上,后来成功大器晚成,更为绚丽更为精彩;
而更重要的是,所谓成功,不是非要与别人攀比,而是自己和自己比,山峰何其高算巍峨,人生何其成算伟大,扬长避短,拾遗补缺,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特点,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活出自己的人格和美德,创造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成功,什么时候都不晚。
孩子成功代替不了家长的成功。我特别推崇电台节目主持人著名情感问题专家鱼顺顺的育儿方法和育儿心态。她说“俺对多好两个小朋友的教育管理,一向很舒松,俺不怕他们将来不是人才,俺只关心他们是否快乐健康,是否有正常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当然,跟人家的孩子相比多好小朋友是孤陋寡闻的,他们不学琴,不学英语,不学国际象棋,也不学游泳打乒乓球。不过俺不发愁他们的将来,仲永小时候是天才,可20岁时也不过一俗人,俺还急什么?俺娘说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结果会很糟糕。可俺还是喜欢这种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成功和失败不是现在能够衡量的;俺的幸福,也与孩子是否出人头地无关。”
谁有“病”谁吃“药”,别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孩子身上,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的理想,让我们自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什么时候也不晚,只要你努力,啊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