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标签:
杂谈 |
分类: VB教案 |
|
课题 |
2.4.1 |
||||||||||||||||||||||||||||||||||||||||||||||||||||||||||||||||
|
教学内容 |
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第一讲For循环语句 |
||||||||||||||||||||||||||||||||||||||||||||||||||||||||||||||||
|
课标要求 |
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之一——循环结构的使用范围,能实现循环结构来控制程序运行及实际应用,从中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 |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 2. 掌握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
|||||||||||||||||||||||||||||||||||||||||||||||||||||||||||||||
|
能力目标 |
1. 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独立完成基本循环结构算法的设计。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情感目标 |
1.通过彩色同心圆的绘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2. |
||||||||||||||||||||||||||||||||||||||||||||||||||||||||||||||||
|
教学重点 |
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用它来编写程序。 |
||||||||||||||||||||||||||||||||||||||||||||||||||||||||||||||||
|
教学难点 |
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
||||||||||||||||||||||||||||||||||||||||||||||||||||||||||||||||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开始学习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VB语言中的FOR循环语句,使学生学会循环控制结构,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首先由彩色同心圆的绘制引入,然后给出循环语句的格式,再结合同心圆的绘制讲解其执行过程,最后给出实践的程序。 |
||||||||||||||||||||||||||||||||||||||||||||||||||||||||||||||||
|
学生分析 |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对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有关语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初步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编写程序,在对这些内容加强复习巩固的同时,指出它在顺序执行、选择执行程序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时,它们就有一定的困难,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
||||||||||||||||||||||||||||||||||||||||||||||||||||||||||||||||
|
设计思想 |
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我先给出画一个圆的语句,然后提出从1 个圆增加2个圆、从2个圆增加到3个圆……一直增加到100个圆的画法问题(圆心相同,半径不同),让学生提出画圆的基本思路并让其动手去做。因为从第1个圆到第100个圆的画法的语句基本相同,只是半径不同。很快学生认为这样一条条语句写下去很麻烦,还容易出错,向老师提出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又快又好的实现画同心圆。这样老师讲解循环结构就水到渠成,从循环的基本思想到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到执行过程教师可以做必要的讲解。然后由学生分小组再去实现同心圆的画法,在学生实现画同心圆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把着色同心的方法告诉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给自己同心圆的上色——即实现画彩色同心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做适当的辅导。在实现彩色同心圆的基础上做出评价;同时给出教材的实践练习(P52),进一步理解循环变量、循环次数及程序的具体执行过程。然后进行小结,最后出示拓展问题,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样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
||||||||||||||||||||||||||||||||||||||||||||||||||||||||||||||||
|
教法 |
讲解——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
||||||||||||||||||||||||||||||||||||||||||||||||||||||||||||||||
|
学法 |
探索法、实践法 |
||||||||||||||||||||||||||||||||||||||||||||||||||||||||||||||||
|
教学过程 |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
|
一、 引 入 新 课 二、 学 习 新 知 三、 自 主 探 索 四、 评 价 小 结 五、 拓 展 提 高 |
问题:怎样在屏幕上画一个圆呢?(教师给出画圆的函数) Circle(800, 800), 500 以(800, 800)为圆心,500为半径 诱导:如果要依次画10个圆呢,怎么办? 活动任务:先画10个圆 学生在试图画出100个同心圆来,很快有学生提出,老师按照这样的方法画下去,很容易出错且很麻烦啊。 师生共同观察:程序主体中除了圆的半径不同外,其他部分完全重复(包括圆心),如果有一种办法让其重复画圆就好了,这样很自然的引出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就是为了解决重复性问题,这才重复个10次,100次,再多个几万次,几十万次也照样能很快完成,当然要控制好次数,这就是循环的思想。利用循环结构,使我们只要通过少量的语句,让计算机重复执行许多次,从而完成要求。 问题:重复要做的事情就是循环体。在上例中循环体是什么? 如果一直持续执行循环体就会形成死循环,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引入计数器的概念:利用计数变量来控制循环执行的次数 在上例中,半径呈一定规律变化,后一个半径总比前一个半径大100。即i=i+100。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但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如人口增长统计,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增长情况,银行存款利率的计算等。对于这类问题都可用循环结构的程序来去实现它,现在我们先来学习FOR循环结构。 出示课题 For循环结构也称For-Next循环或计数循环。 1、[格式]
[说明] ①For语句:称为“循环起始语句”或“循环说明语句”,其作用是确定循环变量的值如何变化,从而控制循环的次数。 ②“循环变量”:也称“循环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或“循环计数器”。它是一个数值变量,但不能是下标变量或记录元素。 ③“初值”、“终值”和“步长”可以是常量、变量和表达式,但其值不一定是整数,也可是实数,VB自动取整。 ④ “步长”:循环变量的增量,其值可是正数(递增循环),也可是负数(递减循环),但不能为0(死循环)。如果步长为1,则可省略不写。 ⑤“循环体”在For语句和Next语句之间的语句序列,可是一个或多个语句。 ⑥Exit For语句:退出循环。 ⑦Next语句:循环终端语句,在其后的“循环变量”须与For语句中的“循环变量”一致。 2、执行过程(让学生注意:每一次进入循环体内部后I值的变化)。
出示任务: 给同心圆着色 (用For循环语句实现): 现已知10个同心圆,让这10个同心圆身披不同的颜色(颜色自选) 提示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它进行分析。 随机着色圆方法Circle (800,800),500,RGB(Rnd * 255, Rnd * 255, Rnd * 255) (Rnd是随机产生0~1之间的数) 巩固练习P52实践1,学生自主完成,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观察循环变量的值的变化,循环次数及程序的执行过程,写出运行结果。 点评作品,提问:循环结构时循环变量的值及循环次数。 小结: 如果一个算法涉及到循环结构,一定要分析的几点内容。 并提示学生注意如下方面: ①For语句与Next语句必须成对出现,缺一不可。 ②For语句必须在Next语句之前。 ③For语句中的“循环变量”与Next语句中的“循环变量”必须一致。 ④如果步长为1,则“step 1”可省略。 实践: ①求1+2+3+…+100 拓展任务(用For循环语句实现): 猴子吃桃问题:一天,小猴子从树上摘下若干上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吃了一个。第二天小猴子接着吃剩下的一半,还觉得不过瘾,又吃了一个。以后每天都是吃前一天剩下的,就再多吃一个。到第四天,只剩一个桃子。试设计一个算法,求小猴子第一天摘下多少个桃子。 |
编写程序代码: Circle(800, 800), 600 Circle(800, 800), 800 Circle(800, 800), 900 print Circle(800, 800),1300 回答: 画出10个同心圆。 每次循环变量的值在改变即I=I+步长,直到超过终值循环结束。 小组讨论并说明上例中: 1. 2. 3. i=i+100,
4. 写出流程图: http://www.nxycjks.com/webapps/eWebEditor288/uploadfile/20100712153329450.jpg 写出代码: For i=500 to 1400 step 100
Next i 小组讨论,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它进行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发言 分析循环次数:已知或未知 分析进入和退出循环体条件。 分析循环体内容: a.需要重复的内容 b.改变循环变量值的方法 小组讨论,并编写代码、上机调试。 |
让学生知道循环结构必须要控制循环次数,否则成为死循环,不符合算法的“有穷性”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在分析、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循环结构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归纳能力。 通过分析循环结构的组成及执行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循环结构运行特点的理解 适当的巩固练习能使学生对当前知识的进一步的提升,从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评价,对所学知识做整理,更加条理化,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给出趣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素质,发挥主体作用。 |
||||||||||||||||||||||||||||||||||||||||||||||||||||||||||||||
教学反思:
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给出画圆的方法,提出简单问题,先画十个圆,学生在自己画圆的同时,教师改变方法,如果是10个同心圆呢,提示方法,学生稍做改动也能完成,教师又给出如果是100个同心圆呢?学生就会立即提出质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入,讲解循环语句的格式、流程图,再由实例具体分析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及循环次数,再引给同心圆着色,及巩固练习P52实践1,由学生分小组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它进行探究,合作完成任务,再个人完成实践任务,合作完成拓展任务。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循环的执行过程,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案例程序的任务,个别学生输入程序代码的速度非常慢,不能独立调试代码中的语法错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训练、观察引发错误的原因,及时总结。
教学资源:1、教材: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参考资料:1、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