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不肯结婚的原因在哪?》
(2024-01-08 17:11:35)
标签:
文化历史时评 |
《中国年轻人不肯结婚的原因在哪?》
作者 焦令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跟社会上一些人士交谈的时候,总会谈到当今社会上一大现象,大量年轻人没有结婚。至于是不愿结婚,不想结婚,不能结婚和难以结婚很难说的清楚。
后来,我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和研究,认知思考后进行了总结,感觉是这几种情况的出现,产生了如此可怕的后果,因为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情。
人心不古,对社会责任和家庭兴旺不愿承担义务;受外来文化影响巨大,个人享乐主义盛行,不愿意生育;社会发展迅速,个人压力猛增,承担不起结婚费用,不能结婚。
在我国,几千年人员兴旺,都是得力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而现在,中国生生不息的理念没有被现代人接受,更没有择优传承,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抛开,让这些辅佐人类发展的思想逐渐消亡。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思潮的蔓延,一些西方文化腐蚀了中国年轻人的心灵,吃喝玩乐,贪图个人享受思想成为了社会主流文化。很多人对于人类繁衍等这些社会义务置若罔闻,谁顾及未来社会发展状况。
结婚、生育这些事情一定会占据人们部分青春年华,而这些行为让年轻人厌烦。思想决定行为,因为很多人受此观点影响,终于形成了现在社会中很多人不愿结婚,或者不愿早结婚,出现了人口基数下降的现状。
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处于对劳动力的需要,崇尚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无形中壮大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基础,也暗中鼓励大家积极生育欲望,形成了完整的、活泼的人口发展态势。
而现在,中国大力提倡城市化发展,鼓励人们去城市生活,享受美妙无穷的城市生活。岂不知,这个主义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壮大了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宰杀了农村经济,让“有容乃大”的农村成为没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老人社会。中国有很大人口比例的农村劳动力进入没有很好发展未来的领域,这种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举动便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并发症”,其中,年轻人不能结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居住城市基本条件是住房,但经济缺乏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没有房子,结婚只是一种奢望和期盼。在城市中,一些不需要房子结婚的人也很多,但确实发生了太多有房才能结婚的人群,久而久之产生感染,让很多女性产生这种不利结婚的想法。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些带有享乐主义的物质左右了人们的眼光,成为了当今很多想结婚而不能结婚人的“拦路虎”。
中国教育改了这么多年,不知是成功呀还是失败,起码让很多农村年轻人考上大学,走进了城市,成为了新型市民。城市是他们将来生活的地方,同样房子也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总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不愿意浪费时间完成结婚这个最基本的社会义务。在中国,人口基数大,就是这类人不多,统计起来也是一笔大数目。
如今,尤其是在大城市,每到周末或者某个日子,知名公园那些前去寻找对象的人群蔚为壮观,可见中国婚姻领域存在严重问题。古代由“媒婆”肩负的重任让公园自由完成。而公园功能不强,承担不了,这不是因为担子太重,而是问题太多,难以解决。公园相亲存在的时间也不太长,原因很复杂,复杂到社会学家都研究不透。
通过现场调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存在于每个需要相亲的家庭之中。无论是男女,这些前来相亲的人绝大多数是父母和其他较为亲近的人,而每个家庭都还不错或者个人条件优越,却久久不能定亲和婚配。他们既丢掉了原来传统的择偶标准,又没有正确的现代择偶观念,高不成低不就。首先是现代很多人没有明白婚姻的终极目标,错误的把神圣的婚姻当成商品买卖,待价而沽。买卖有成败,而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男的娶不来,女的嫁不出,让本应该成就的婚姻走向失败。
中国计划生育的“后遗症”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因幼年缺少玩伴的陪伴,个性强烈,自以为是,忍受力、调和力和亲和力不够,要么不喜欢玩伴,要么任性撒娇,让另一方敬而远之。加之父母等家庭成员过于爱护,爱和被爱在他们身上表现不强,这些都成为结婚道路上的“大敌”。
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具有很多让世界称颂的地方,含蓄、隐忍等让很多家庭把这种文化代代相传。而现代,无知的人们不知什么是文化,把文聘当成文化,把金钱当地位,殊不知文化和地位是几代人的传承才有的。由于受社会庸俗文化的侵蚀,不切合实际,盲目自大,超越的自己的阶层,把自己扔在圈子之外。虽然有很高的文聘,却缺少文化滋养;虽然有很多金钱,但没有素养。众多大龄青年婚配受挫,往往都是属于这个范畴。
在谈婚论嫁过程中,大家口中常说的那些“门当户对”被大家肤浅理解了,甚至没有理解“门当户对”的真实含义,门当不是指门槛高地,暗指有较高社会地位或者影响的文人和官员,不是指的一般人。现在很多人,高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从而让婚配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攀高行为。成功的相亲都能理性考虑自身条理解肤浅的件,选择家庭文化类似或相同的家庭结合。一次成功的婚姻是真正把婚姻的核心文化相近才是根本发挥代极致。千百年来,婚姻的成败和婚后的幸福,社会地位和经济固然发挥应有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优秀文化。
良好的婚姻是靠家庭文化来维持,而非金钱和地位,因为不变的是文化,常变的恰恰是重要的金钱和地位。因此,婚姻里包含很深的学问,是人类学上的较偏的学科,带有深刻的社会色彩,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
我非知名专家,没有高深的研究水平,只有肤浅的认识。但知道,要想研究深刻,不但要亲力亲为,还要经过实际观察。要想出成果,必需下番功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