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当今教育现状的担忧

(2023-02-06 11:30:24)
标签:

教育

文化

对当今教育现状的担忧

作者 焦令国

我这里所说的“教育”是指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以家庭为主的家庭教育,两大主体是教师和父母。

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以来,传统教育理念已经被教育改革的思潮束之高阁起来。原本正常教育中的“教”和“育”不再联动、相辅相成,而是逐渐分化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为良性教育埋下了不少隐患。尤为可悲的地方是:如今,一群不懂教育,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还有一群不知教育为何物而且又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教师本是一个很热衷的读书群体。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师变得功利起来,什么学养和素养都放在一边,眼中只盯着分数,心里只有成绩,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熟视无睹。 眼下,我最担心的是教师和家长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让学生失去了效仿的榜样。根据我的观察和走访,现在不少教师已经不再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了,家长特别“信赖”学校,把教育大权拱手让给了学校!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 教师不读书,不但让他们缺少了必要的知识贯通,而且也给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成天捧着手机,用现代通讯工具替代教师的本质工作,让他们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

因为缺少读书,使得他们成为缺乏智慧的教师,看似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着,却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起来。

无论过去和现在,那一个老师上课时,都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知识面宽窄在课堂上毫无保留的就能表现出来。他们所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肯定谈不上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当然更达不到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教师没有广阔的知识面,怎样能做好本职工作?“给人一杯水,自己需备一桶水。”这是一名教师必须的知识储备和起码的学养。

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 有的教师即使读书,要么“盲读”,未从自身需求出发,而是漫无边际、茫无目标地人读亦读,盲目追潮;要么“躁读”,读书心态浮躁,带着功利,为读而读,不能心存宁静,持之以恒;要么“浅读”,读书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而不求细读精读。 许多教师不读书,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果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那么紧张,都是他们为自己不读书找的客观理由而已。

在课余时间,挤那么一点点时间读一点书,这些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读书就像吃饭,你不可能清清楚楚记得每顿饭吃了什么,但每一顿饭的营养都已经化作你的血肉渗入到你的身体中去了;同样,你读的每本书也许也记不住,但你并没有白读,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化作你的精神营养融入到你的灵魂中了! 对于真正读书的人,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对于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这些的确都是不能称之为原因的原因。

读书,能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教师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家庭和校园最好的氛围。 对于所有的读书人来说,虽然读书的目的不尽相同,有人是希望通过阅读来寻求一个答案,有人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有人是为了增长见识,也有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但事实上,只要你读书,这些你通通都能够收获。 同样的道理,有书香父母才会有书香子女和书香门第的家庭。

所以,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读书是至关重要的。

为人父人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够学有所成,有所建树。可是怎么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 俗话说: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而且英国《卫报》刊登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阅读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力是高等教育的四倍之多。

作为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在阅读这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子孙辈做个榜样,带动他们一起阅读,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家庭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