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公开课有感

标签:
力和运动小学科学 |
分类: 学习 |
小学科学在上力和运动时,采用了与中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今天通过小学科学曾宝俊老师的《研究力与物体的运动》,真实体会到了这种不同。曾老师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将力与物体的运动这堂课,探究得够彻底,说是教学生力与物体的运动,还不如是都学生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知识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这是每个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考试却偏偏以知识点为重点,这根指挥棒,才不管你采用了哪种方法进行教学,也不管你是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于是就有了大量的灌输式教学。
初中教学,如果想突破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是及其困难的,如果老师能够在探究与考试指挥棒下得到共赢,那老师一位实足的好老师。探究教学,更适合小学教学,特别适合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至少小学教学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对于初中教学,特别是初中物理,按江苏省标准,初二物理每周只上三节课,如果同样是上力与物体的运动这节课,那么曾老师的这节课,就是失败的。初中教学,不允许学生有太多的探究时间,老师给了学生探究时间,就会浪费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时间,这是一个时间与知识的函数。
曾宝俊老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研究了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第一节课是让学生分析归纳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由个人到小组,再由小组到整个班级。第二节课是让学生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突然出现了一个摩擦力,一个匪夷所思的力,有学生想像假如没有摩擦力,结果会是怎样怎样,当然这是学生自由发挥想到的,或许有他的一种开发性思维在里面,但有没有通过一些科普读物,了解了这样的知识,现搬就的呢?当然两节课下来,也没有得到力和运动的真正关系,也不能说这两节课在知识点的传授中是失败的。还是回归课堂,曾老师的课,并非是教知识点,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质疑,如何思考,这才是学习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