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课题立项申报书三易其稿(一)
(2017-12-12 22:12: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科研 |
课题立项申报书三易其稿(一)
郑州市教育科学学生学习动机专项课题
立项申报书
课题名称: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一、课题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
|||||||||
计划完成时间 |
2018.10 |
预期成果形式 |
|
|||||||
负责人姓名 |
刘老师 |
性别 |
女 |
年龄 |
28 |
|||||
行政职务 |
教师 |
职称 |
中小学二级 |
学科 |
语文 |
|||||
工作单位 |
|
|||||||||
联系方式 |
|
|
|
|||||||
|
|
|
||||||||
其他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研究专长 |
工作单位 |
||||||
|
|
|
|
|
||||||
|
|
|
|
|
||||||
1.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2.相关研究的评析;3.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4.研究方法与思路;5.研究分工与详细计划。(请逐项填写,3000-5000字,不得抄袭 一、研究背景 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非智力因素。现代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持久的、稳定的动力体系。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种进展多在于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着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导致丰富的理论依据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对学生来说,想学习,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前提。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师生关系的作用不可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课堂气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是能让学生需要在课堂中开心的学习。有成效的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因此,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交往和联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学生学习的成效。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的关系和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而师生关系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相关研究的评析; 国外研究
1、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们反对权威主义和体罚,崇尚自由精神,提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中世纪教育禁欲主义、权威主义、强制纪律棍棒体罚等陋习,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蒙田开展了“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实验,他认为对那些鞭打儿童的教师,自己就应该被鞭打。维多利诺则指出,应该跟随儿童的天然本性前进;拉伯雷认为,教学方法要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与其说是一个学生在学习,毋宁说是一个国家在消遣。”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勾画出了师生问题以人为本的,尊重人格伦理关系。
2、当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针对60年代科技至上教育的精神弊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侧重情意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经验的学习及感受性的训练。提倡创建了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性味的师生关系和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展露个性、发展个性。他们提出了“四个R的教育”,采用背对法、沟通、拟情等教学策略。注重人际关系和谐和知情意整合发展。
3、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最著名的代表罗杰斯认为,构成道德教育的条件是感情和态度,是教师的真诚、坦率与学生的和谐一致,提出用真诚、接受和移情性理论来构件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4、1970年,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曾用自己独特的调查研究来证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必须用一种无威胁的方式“接受”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行为。 国内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师生关系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它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深入到教育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对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功能及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民主。这种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突破单一的教育学领域,将师生关系放到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阐释学甚至文化生态学的视域中去考察,对师生关系的解释更加丰富、深刻。其次,从静态描述走向动态过程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研究者更倾向于用具有动态性质的“师生互动”、“师生交往”来代替静态描述的“师生关系”,并努力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师生关系模式。第三,师生关系研究的人本主义价值趋向。这体现在文献中,研究者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致力于构建“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 对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思维形成在国内尤其需要引起注意,国内对于儿童这方面的关注没有国外来得重视。充分了解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态度及需要也至关重要,因为科学培养小学儿童的动机、态度、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高素质修养的重要基础。作为将来的教育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避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动机缺失的情况。虽然如今国内外儿童学习动机研究的文献并不少,不过都有不足之处,都有待完善。当然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以及内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可以互相借鉴参考,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建立课题组,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管理严密的组织机构,确保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并预计达成以下目标: 1、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和充满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2、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策略。 3、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1、我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 2、学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研究。 3、更新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 4、探索消除对立的师生关系的途径,重构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1、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全体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得分值,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的基本现状,了解学生心目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为课题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依据。
2、行动研究法,用于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利用各种具体的师生活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桥梁,提供课题研究的平台。
3、个案研究法,用于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策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追踪研究、总结,提高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并反指导于研究工作,找出最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报告的撰写。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对以前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提练,同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的凭据。 五、研究分工与详细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1)对在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行调查。 (2)分析调查结果。 (3)教师新课程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6年8月) (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尝试,有意识、有目的增加师生交往的范围和密度,尝试多种交往方式,注意每种交往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和程度,从而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交往方法和技巧。 (2)组织教师撰写观察记录、反思录等。 (3)收集各种案例。 (4)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改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0月)) (1)总结调查,对比分析。 (2)评比“学生喜欢的老师”、“优秀教师”等 (3)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
三、有关方面审核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公章)
|
县(市)区教科室审核意见:
(公章)
年 |
市教科所审批意见:
2017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