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汉字的简化书写形式,是中国书法“五体”之一。它包括:章草、今草两种。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草书”,指的是草书中的“今草”。在今草中,书写比较潦草、狂野的,我们叫它“大草”或
“狂草”;比“大草”书写较为稳重、平正的,我们叫它“小草”。
http://s12/mw690/002eACNhzy7cZKRID3Rfb&690
今草,始于汉代,
到了晋代已经成熟,唐代是它的鼎盛时期。传说,今草是由东汉草书大家张芝始创,因此,他被后世誉为“草圣”。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学张芝笔法,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世称“二王”。到了唐代,进入了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名家,其中,孙过庭、张旭、怀素就是这一时期草书名家的典型代表。
http://s6/mw690/002eACNhzy7cZKRMTFb25&690
今草与章草和行书一脉相承。它的笔法,由章草和行书的笔法综合演变而来。它打破了正书(篆、隶、楷)和行书程式化笔法的固定书写模式,而注重于写意。由于它书写灵活,随意生发,使得草书体貌千姿百态,趣味横生。但是,它也增加了本身的辨识难度,尤其是狂草难以辨认,因此,草书很难被大众接受,使它失去了汉字的实用性功能。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字体简化,书写随意,灵动夸张,情趣丰富,且易于抒发情感,而成为中国书法“五体”中最具艺术特质、最具欣赏性的书体,备受书法家喜爱。
http://s3/mw690/002eACNhzy7cZKRQYls52&690
草书,虽然有自己的书写符号,但是,它仍然保留了正书基本笔画的形体特征;在正书笔画基础上,派生出了更多新的笔画。它还运用了连笔和借代的方法,简化了一些笔画和偏旁部首。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中,有些字,就是采用草书符号来取代繁体汉字的。
中国书法五种字体形态比较:
http://s14/mw690/002eACNhzy7cZKRUHtXfd&690
在中国书法五种字体中,草书的用笔方法是最灵活、最随意、最富有变化,也是最复杂、最具有不确定性的一种笔法。在每一笔画的书写过程中,都有提、按所产生的轻重变化。并且,每个笔画都是顺势起、收;行笔过程中,中锋、偏锋、侧锋就势相互转换;笔画末端多以向空中直接提笔完成。草书的书写速度,比其他书体快,节奏、律动性较强。如果书写速度缓慢,没有节奏,没有提、按变化就会缺乏“神气”。
在历代书法家的草书作品中,唐代孙过庭的草书《书谱》较为规范,且字数较多,比较适合用作草书学习范本。本节就以《书谱》作为范本,来详细解析草书基本的点、横、竖、撇、捺、方折、圆转、提、钩、弧十种笔画和由它们分蘖出来的多种笔画的书写方法。
在下列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示意图中,红色的笔画均为要讲解的笔画标志,每一笔画的关键环节,都是用分解动作的方法来解析它的书写过程。分解动作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加详尽了解关键环节的局部细微动作。示意图解析的连续动作过程,不要误解为扭捏造作,而是要把这些连续动作连贯起来在瞬间完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24/21/27508619_578102784.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