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作品收录于《郁孤台法帖》下册,前有“山谷先生”四字题名。按原帖次序共存有作品三十件。因原帖残缺及裱装时的错乱,不易卒读。今据帖文内容,并查核有关史籍,可知今存《郁孤台法帖》中黄庭坚书为:
一、香严袭灯大师智闲的《颂一十九首》;
二、云顶山僧德敷的《诗十首》;
三、僧润的《诗三首》;
四、杜甫《西郊》、《别李义》、《秦州杂诗》和韩愈《盆池诗》及残句等。
香严袭灯大师智闲(?一898),唐僧。青州(今属山东)人。参沩山灵佑,出世邓州香严山,法化大行,博闻强记,善晓经论。有偈颂二百余篇,随缘对机,不拘声律,诸方盛行。寂谥袭灯大师。
宋刻本《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收录其《颂一十九首》,现帖残存其中十一颂,多一篇跋文,标题均为行书,颂文均为草书。
《答郑郎中问二首帖》。颂之九、十。只残存题目“答郑郎中问二首”。凡一行,共七字。现据刻本录颂文如下:
[语中埋迹,声前露容。
即时妙会,古人同风。
响应机宜,无自他宗。
呵起骇蟒,奋迅成龙。
语里埋筋骨,音声染道容。
即时才妙会,拍手趁乖龙。]
《谈道帖》。颂之十一。现残存标题及首句。凡二行,共七字。
谈道
的的无兼带,[独运何依赖。
路逢大道人,莫将语默对。]
《与学人玄机帖》。颂之十二。原帖无题,缺“妙旨迅速言说来”七字。凡四行,共二十五字。
[妙旨迅速,言说来]迟。
才随语会,迷却神机。
扬眉当问,对面熙怡。
是何境界,同道方知。
《明道帖》。颂之十三。凡四行,共二十二字。
明道
思思似有踪,明明不知处。
借问示宗宾,徐徐暗回顾。
《玄旨帖》。颂之十四。凡四行,共二十二字。
玄旨
去去无标的,来来只么来。
有人相借问,不语笑咳咳。
《与邓州行者帖》。颂之十五。凡五行,共三十五字。
与邓州行者
林下觉身愚,缘不带心珠。
开口无言说,笔头无可书。
人问香严旨,莫道在山居。
《三跳后帖》。颂之十六。凡五行,共二十三字。
三跳后
三门前合掌,两廊下行道。
中庭上作舞,后门外摇头。
《上根帖》。颂之十七。凡六行,共三十四字。
上根
咄哉莫错,顿尔无觉。
空处发言,龙惊一著。
小语呼召,妙绝名邈。
巍巍道流,无可披剥。
《破法身见帖》。颂之十八。凡六行,共四十四字。
破法身见
向上无耶娘,向下无男女。
独自一个身,切须了却去。
闻我有此言,人人竞来取。
对他一句子,不道无言语。
对照帖文,“耶娘”作“父(女襄)”,“不道”作“不话”。
《独脚帖》。颂之十九。凡一行,共九字。此帖云:“有独脚一首,纸尽不书”。现据刻本录颂文如下:
独脚
子啐母啄,子觉无。
母子俱亡,应缘不错。
同道唱和,妙云独脚。
《香严智闲十九颂跋尾》。凡五行,共三十八字。行书:
香严智闲十九颂,所谓十二部经,清净眼目,传灯备载,而《玉英集》止取五颂,不知具何种择法眼也。
《学虽得妙帖》
《问来只对不得帖》
《无指的帖》
《自乐僻执帖》
《问答须知起倒帖》
《言行相扶帖》
《一句子帖》
《古今大意帖》
《云顶山僧德敷诗十首跋尾》
《赠道者帖》
《西效帖》
《别李义帖》
《秦州杂诗帖》
《盆池帖》
《富贵浮云帖》
《华严帖》
《羁但将健笔以为适帖》
《无此遐迩帖》
*********************************
《小县春山口帖》
《霍将军帖(崔颢·长安帖)》
《兰山下阵如云帖(王维·老将行)》
《韩文公诗(韩愈·楸树二首)》
《西来骑火照山红帖(韩愈·桃林夜贺晋公)》
《草树知春不久归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