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转轮圣王经书法欣赏,上承陈隋正楷遗风,兼收欧、虞两家笔韵,超凡脱俗,引人入定。其用笔匀净遒劲,结体疏密开合适度,允称初唐写经之精品,堪与《善见律》、《灵飞经》等媲美。此《转轮圣王经》卷,纸本,尺寸为 289.5×23.5厘米,凡一百八十五行,行十七字,款署“贞观廿二年十一月十日。用大麻纸七张二。卷中屡书唐太宗名讳,“世”字、“民”字皆不缺笔。不过,这一点无损于经卷的真实性、可靠性。因为据启功先生考证,“避讳缺其点画,始自高宗之世”正好处在唐高宗登基并开始避讳之前,其中没有缺笔也属自然、正常之事。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写经书法应运而生,以至于成为除壁画、造像艺术之外又一绚丽夺目的宗教文化胜景。谈及经生书法时,会自然地将其与敦煌联系起来,因为自从清光绪二十六年敦煌藏经洞被打开之后,源自该处的经卷便广为世人所知。此处所介绍的《转轮圣王经》其影响和知名度虽不及《灵飞经》,但是至少有两点与后者相似:一是它曾长期被指认为唐钟绍京的作品;二是它亦被镌入丛帖中(如清代歙县鲍漱芳的《安素轩法帖》即收有此经),一度流传颇广。
在唐代,通常情况下,传抄佛经之事由两类人担任,一类是寺院僧侣,另一类是经生。所谓的经生,绝大多数是功名场上的失意者,其名不见于经传。经生及其作品的大量涌现,堪称是当时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抄手们在抄写经文时,道德要有恭虔之心,心无杂念,心平气和,神智宁静,完全进入角色,甚至契入玄妙的境界。“写经体”书法的风格、特点乃至程式逐渐确立下来。经生们的书写也有一定的体例与格式。例如,先在专为写经用的纸上画出乌丝界栏,再于卷首写经名,接着书经文,最后注明所用纸张的数量或所书佛经的卷号等。有的甚至署上经生的姓名或附上发愿文等。《宣和书谱》载:经生高手创作时“修整自持”,“数千字终始如一律,不失行次”,“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岂其意与笔正,特见严谨,亦可嘉矣”。
(资料来自网络)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