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没有进金阁寺看一看是一大遗憾。
我们那天从龙泉寺到竹林寺,沿台忻线再往西南上坡,都快到景区西门的地方才到金阁寺,这儿海拔1900米,是五座台顶的寺庙外五台山诸寺地势最高的。由于这里在南台和中台之间,看见许多徒步朝台的人从北边的西台下来经过这里往南边去南台。
寺在路右边的山坡上,坡下有四柱三梁的牌楼,上书金阁浮空。据说当年有僧人在这里看见空中出现楼阁。所以,有此说法。
这里也搞了一个108级台阶。
上去台阶到头是一座青石牌坊,居然书“南天门”三个大字。看来金阁寺就是天宫了。
正面一字排开三个门洞,红色大门好漂亮。
门券周雕云龙、花枝蔓草和人物,精美。
两边偏院也都有大门,可惜门都紧闭,不得门而入。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不空和尚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金阁寺,是其创建的中国最早的密教中心。据说,金阁寺是按照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道义禅师在此半梦半醒之间,看见寺庙的形制而建。实际上,寺庙是参照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由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监工建造。
这里要说一下不空和尚(705—774),古代中土佛经四大译师之一,密宗创始人之一。有说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有说是西域人。不空和尚746年到长安,历玄、肃、代宗三代,倍受朝廷尊重和礼优。唐代宗赞不空为“我之宗师,人之舟楫。”其圆寂后唐代宗谥曰“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不空的译著极其丰富。
所以,金阁寺建造时,由于皇帝支持,上自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纷纷捐款,唐代宗甚至下诏命全国十节度使助缘建寺。寺历五年而竣,规模宏伟,寺中金阁高达百余尺,有上、中、下三层,雕梁画栋。殿顶“铸铜涂金为瓦”,“照耀山谷”。寺院落成后,不空奉敕为金阁寺的开山祖师。‘
寺外石狮子和墙上石雕,看来都是老的。应该是明清的。
看介绍,金阁寺千多年间多次损毁。现存寺庙均为明、清及民国时的。寺中塑像共有1000多尊,是五台山佛教塑像最多的寺院。
寺分前后两院,前院有观音阁,内供铸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是五台山最高大的佛像。民国时,有信徒将铜佛施以薄泥贴金,即成现在金佛。殿阁内左右柱下有两个一米高的唐代石柱砖。后院是大雄宝殿五间。
从金阁寺出来,有点失落,前一年去日本京都,看了日本的金阁寺,那寺名应该是学咱们的,现在那里很有名,也是世遗了。可惜咱们这里没机会进去看看。本来还想往前去看清凉寺,可听说也关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