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去内蒙古巴林右旗和巴林左旗。先在巴林右旗玩了一天,去了辽庆州遗址和庆州白塔、辽庆陵、圣山和荣升十八景。第二天我们去东边巴林左旗的辽太祖陵。去那里两条路,近的集锡线70多公里,远的国303(大通道)百十公里。但集锡线封路,正在修。只好走303国道,没想到这里也在修路,很难走。两条贯穿东西向的主要通道同时修,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辽太祖陵在巴林左旗所在地林东镇西边20多公里。前些年我来巴林左旗,只去了召庙和辽上京遗址。这次专门去这里看看。
从2012年开始,辽上京、辽祖陵等就开始申遗,现在进辽祖陵景区的路修的很不错。
到大门前,几无一人。景区分为陵区和奉陵邑祖州城两部分,陵区在西北边的山谷里。祖州城就从门口这个位置往北。
有三批国保的碑
沿石阶路往上走,看上去就是一片缓坡树林,没有什么建筑。
路边有土包,这是不是当年的城墙呀。祖州原为辽太祖所置“西楼”,是契丹迭刺部世里家族——即辽国皇族世居之地。因太祖四世先人皆生于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逝于天显元年(926年),其子太宗于天显二年即位(他继位没有改元,很少有),在此建奉陵邑曰“祖州”。城依山而筑,分为内外两城,东南向,呈不规则五角形,周长1750米。城墙为夯土筑,设四门。
回看来路,南边正对着祖陵山谷是一个梯形的山,就好像是一个大影壁,那应该是漫歧嘎山。看来这地方有得天独厚的形胜。
走了有十多分钟,上升不到百米。看到了一座石头搭起来的房子。这就是那著名的“石房子”,以前多次看见过它的照片。一直感觉很神秘,整个房子是七块花岗岩大石板构成。高3.5米,宽6.7米,进深4.8米。顶上一块推断有32吨,石料产于十多公里外的召庙那边,怎么运过来的是个谜。
据说这种结构的石室国内少见。当年是干什么用的没有定论,有推断可能是用于宗教祭祀。也有说此房子早于祖州城,是耶律阿保机生前建的天皇帝庙。
石房子位于祖州城西北隅,城应该在东边,可是能看见的建筑也就是这个石房子了。辽末,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章奴反叛,破坏了祖州。公元1119年金兵攻陷祖州,祖州遭到彻底破坏。
城里还有一些享殿、祭殿基址等遗址,好像也没有整理好供观赏,都掩盖在葱茏树木下了。
西北方向山坡上有玻璃顶的房子,里面是辽太祖墓碑,辽代契丹大字刻石,早年断碎,只余存龟趺。目前搜集到刻有契丹大字的残石10块,共约78字,汉字残石9块,约25字。此碑字体极为工整,堪称今见契丹大字典范。残石现分藏于内蒙古博物馆和巴林左旗博物馆。我们的车在门口,还要去陵区,没有过去看。
沿沟谷边上一条土岗往回走。走着走着,突然感觉这就是当年的城墙呀,残墙还有6米左右高。没错,小路一直到了我们刚才上来时那个土包处,那是城墙的一个豁口。
回到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开车去陵区,陵区在西边边的山谷里,离这里有3公里左右。
到了近前,看见了谷口,好隐蔽。此处称为黑龙门,两山对峙,相距也就八十来米,黑黢黢的山石有些狰狞。
按辽史记载祖陵有龙门、黎谷、液山、液泉、白马、独石、天梯之山。水则南沙河,西液泉。太祖陵凿山为殿,日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
进沟里,路两边都是茂树盛草,走不到两里地,路到头是一个方圆百米的平场,可以停车。这地方四环崇山,中有方圆两公里的平地。满山彩叶正盛,山顶都是黑色的怪石。
东边来路的山势。
平场的西边有国保碑。辽天显元年(926年)七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服渤海国后,回朝的途中,崩于扶余城。皇后述律平摄政,在这里修陵墓,“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明殿当为地下官室,凿的山洞吧。一年后,“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按辽史说,其下葬时,皇后述律平要殉葬,被百官劝止,但述律平砍了自己右手陪葬(够狠的)。还有说法是许多人要述律平陪葬,其不愿意而断腕代之。
当时述律平杀了辽太祖从行的大将百余人,理由是我是寡妇,你们的夫人也不能有丈夫。同时,身边许多有过失的人也杀在墓隧里。如此惨杀,我想一是权力斗争,因为述律平没有让太子耶律倍继位,而是叫弟弟耶律德光继位。再就是因辽太祖的死,迁怒于这些随行的大将。墓里有没有殉葬的人,要等打开辽太祖陵时才能见分晓。
没成想,山路越走越窄,爬上去有200来米,最后树枝都把路给封上了,觉得这地方不对,前面有几个人下山,他们说上面什么也没看见。
我们又往上爬到这个大石头跟前。站在石头上,视野开阔。只有满谷的树木,看不出来什么陵寝迹象。
虽然没看见什么陵。但一谷山色绚丽,五彩秋叶,好漂亮。不虚此爬。
再往西边的山景。
北边的山。
东边的山势。

下山到刚才停车的地方。琢磨,那个国保碑放在西边把我们给忽悠了,皇陵应该正对着南边谷口的北边,不应该在西边。
看北边有小路,又往北边去,走了不远,遇到刚才在西边的那几个人,他们说这边也没有看见什么。看看时间不早了,回去吧。后来琢磨,山里也没有人看护,可能人家就不让你找到正地方。所以没有明确的指示牌。不过要申遗,这样的管理方式可是够呛。
回来查资料,这里不仅有辽太祖的陵墓,后来皇后述律平和一些皇族都葬在这里。现在发现的有三四处墓穴。有的已经被盗。但辽太祖陵的具体位置一直是个谜,直到前些年基本有了定论。就在北边的山上,
而且这四周的山上有近30处石墙。看来是封闭陵园用的。也是堪舆风水的需要。
辽代于公元907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立国,于916年正式称元神册,
947年定国号为“辽”,中间复名“契丹”,后又恢复辽。
到保大二年(1122年),末代皇帝天祚帝北逃夹山,魏王耶律淳于辽南京自立为帝,史称北辽。后来,耶律大石往西跑到中亚一带,建立了西辽。1218年,蒙古大军灭了西辽。辽代立国200多年,时间够长,历经九帝,辉煌一时,契丹一度是欧洲人对中国的称呼。可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