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2021-02-26 13:08:03)
标签:

五台山

杂谈

罗睺寺

分类: 古寺庙等建筑
        我们在台怀的第一天,先去菩萨顶,从菩萨顶下来去罗睺寺。罗睺寺在菩萨顶山下,和塔院寺挨着,是台怀中心地带的主要寺院。路口立有单门木牌坊。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等10寺改为黄庙。所谓五台山十大黄庙和五大禅处之一。
        罗睺寺以佛子罗睺罗命名。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当王子时娶耶输陀罗为妻,不久就怀孕了。可释迦牟尼在29岁那年,没等孩子出生,就出外苦行修道。他妻子腹中的孩子怀了6年,直到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才生下来,这就是罗睺罗。当时,宫廷上下议论纷纷。耶输陀罗无奈,把孩子抱给释迦摩尼的父亲净饭王看,果然和自己有许多相像之处。便请回佛祖认子释疑。后罗睺罗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
       唐末、五代时传说,罗睺罗曾在当时的 “善住阁院”显圣,并留下了脚印和如孩童一般的肉身,寺内曾有“肉罗睺罗”像。所以,明代重修寺时改名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现为2013年的七批国保。五台山诸寺成为国保的有意思,台外各寺不说。台内这么多寺庙,只有五处为国保,显通寺在82年单独进入二批“五台山古建筑群”,后来塔院寺、碧山寺、菩萨顶在六批追加进入。可是罗睺寺又单独成为七批,不知道为什么。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牌坊后正面的台上一个青石狮子,为何被红带花?看着是老物件。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沿甬道往前,两厢夹道红墙,一株老松虬枝从寺里探出,红墙翠柏,好一图画。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天王殿前面的大狮子,一雄一雌,雄浑厚重,据说台怀中心诸寺石狮,唯此处是唐代的遗作。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门东墙边上有一覆鉢式白塔,说是松树灵塔。相传,建塔的地方,原长着一株大松树,树顶上常常发出神光,这团神光昔日依次移往大白塔、菩萨顶、罗睺殿顶的上方,宋朝丞朝张商英游五台山时曾亲眼目睹,人们将这颗松树尊为“佛树”。 到清代,松树枯死了,神光也就消失了。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这里藏经楼的“开花现佛”,其他残枝剩渣埋在这里,上面建塔,故名松树灵塔。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看院子里好几株大松树都枯了,是不是有遗传了。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寺一共四重大殿。第一重为天王殿。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第二座殿为文殊殿,殿前五通石碑,明弘治五年和光绪十八年的各一通。其余已经看不清楚。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殿内供文殊菩萨,这里的文殊菩萨面部为乳白色,而非贴金黄色,肩膀两边伸出了肩花,花上还放置了经书和智慧剑,文殊坐骑是卧在莲花上,而不是站立砖台。这些都是黄教文殊造像的特点。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第三进院子为大雄宝殿,从外面看是两层,殿前左右各一通石碑,分别是康熙十一年和四十九年的。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殿内供三世佛,还有乾隆的两块匾。西侧佛龛供奉一尊罗睺罗像,高80厘米,童子容貌、着汉式僧衣,额前有肉髻突起,是罗睺寺的“镇寺之宝”,据说是宋代的。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第四重殿上书大藏经楼。殿内正中是一朵很大的木莲花,内有佛像,通过机关八瓣莲花会打开,现出四方阿弥佛。这就是有名的“开花现佛”,也就是前面所说枯死的那神木所造。这机巧之事传的很神,倒显得不厚重。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因有佛子行迹处——五台山罗睺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