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完佛光寺出来去尊胜寺,尊胜寺在佛光寺南边台忻线边上的龙王堂村东,离佛光寺15公里,离五台县城20公里,离五台山里面的台怀镇60公里。
寺旁的停车场。左边是旅馆。
东边是朝西的一个砖砌门楼,门额上书“五峰咽喉”四个字,因为尊胜寺的位置是五台山西南古代朝山必经之处,故有此称。
进门楼,里面是一条往东的古道,往五台山台怀,所以这里成为徒步进山僧俗挂单歇脚处。
路两边都有寺庙建筑,南侧路边是一个沿路的院子,门上写着三摩地。北侧是尊胜寺的大门。
唐代艺凤元年(676),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至此,见文殊菩萨现圣,受菩萨嘱托,返西域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并译成汉语,奉旨敕建“善住阁院”于此。宋天圣四年(1026)演教大师奉旨敕建寺曰“真容禅院”,并建尊胜经幢。明万历十九年,(1591)淳峰大和尚旨敕建尊胜禅寺。民国初年,藏峰岩公大和尚彻底重兴,始成现在规模。1986年开始历时10年重修寺,所以现存建筑基本是民国的。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尊胜寺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厅。
寺现在3.2万平方米,有三百五十间殿堂。说是五台山面积第二大的佛教丛林,仅次于显通寺。里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藏经楼、诸天殿、文殊殿、万藏塔,五进院落,依山而建,层层上升,说是面积大,但我觉得建的很挤窄。
门口的大槐树有年头了,据说是唐槐。

山门既是天王殿,两边的石狮子是老的。
尊胜寺已经在2019年新晋八批国保。
五文殊殿。
很陡的台阶上去,是一座砖塔——万藏塔,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楼阁式与密檐式混合结构,十二角九层,高39米,塔的下面五层是空的,可以上去,再往上是实心的。比起前面的庙堂,塔的外观是简洁的青砖叠涩出檐,无平座。据说十二角的密檐塔现存只有嵩山嵩岳寺塔和这儿的万藏塔两处。
塔下是一个圆形平台,周为三十三间砖砌券洞,供有三十三尊护法神。进洞,热气扑面烤脸,那些佛龛前面都是一片进奉的蜡烛点着了。
站在塔前往南俯瞰寺庙,寺内殿、堂、楼、阁、塔的墙和顶基本为青砖素面,比较特异。总体感觉比较灰涩。见前面东侧院里有很高大的经幢,古朴精美。
祖师堂院里的经幢,南北两座样子差不多,都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南边的经幢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高约8米,基座为覆莲和狮子,幢身分三节,分别用仰莲座相隔,上刻陀罗尼经,顶端是寿桃。这个应该是寺里最古老的物件了。
北面的看着雕刻繁缛华致,但比较新。这是由藏峰岩公老和尚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其形状和量体基本是那个宋代的翻版。
据说大五台地区现有唐至民国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17个,最早的就是佛光寺那个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而尊胜寺里面这个北经幢是最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