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去晋北,玩完大同到朔州,然后去雁门关。雁门关太多的历史和故事,所以搞了三个帖子,一是雁门关游记;二是雁门历史上关本来是东径关、西径关两个关口,说说历史;三是镇边祠。
那天我们从朔州出来,打算先去广武古城。因为广武古城那儿高速出口封闭了,只能走元朔高速到元营下高速,沿G208路到和二广高速交汇的地方,我们先匆匆看了看附近的旧广武古城、新广武古城和广武段长城三个地方。
从新广武古城出来我们沿着G208路往西去雁门关。来以前只是对雁门关的景观看的仔细点。可是到了这里发现这一代的长城、关隘、古堡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可现在分别在两个县。雁门关整体在代县,现在搞成高大上的景区;新旧广武古城和保存比较好的明长城三个点在山阴县,都是初步开发或根本就没有动作,而且还在不断破败下去。
这里离雁门关景区也就几公里。一会到了景区,正门被封闭,来的车都被哄到了旁边沟里的停车场,要爬5-60米台阶才到游客中心前面的广场上。这里古时候的后腰铺驿站,从南来北往的过客、商旅休息的地方。已经到中午,看旁边有雁门关客栈的饭馆,窑洞式的建筑,在这里吃了午饭,好难吃还贵。
这里到景点还有一段距离,乘景交车过去,有2公里左右吧。
下车是一个广场,北面搞了一个好大的红墙,广场边上是现代搞得杨家将塑像。
往南过桥是明月楼,新修的,据说明代已有,台基3孔门洞,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说是古代雁门关城北口的第一道门户,古称之宁边楼。
过这里这就正式开始进入景区了,一溜向上的小缓坡,两边是所谓的雁门村,都是农家乐,应该在这里吃午饭。
豹突泉,早在明代就有记载。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名。”可现在盖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亭子保护起来,看样子水量也就是猫突的层面了。
前面是边贸街。据说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贸易的地方。现在修成了买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到关楼了,城楼外面是关帝庙,一间屋子。
城门口在侧面,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看那匾应该是老的。两侧镶嵌砖镌对联一副:上联
“三边冲要无双地”,下联
“九塞尊崇第一关”。是明末山西有名的抗清义士、书法家傅山——傅青主所题。这里俗称小北门,里面是瓮城。
进瓮城里面,正面门上匾额题的两个字不认识,看介绍是“地利”两个字,所谓之地利门。据说这两个字是武则天创的字并题,有点讲故事。看城外的包砖,还有几分老的。
关署,正在修。
拐过这个弯,下面是云际泉,此处早在元代有名。元代诗人萨都剌曾游历并题诗,留有“长吟入云际,袖拂日边霞”,“闻说名泉奇,观倒泻银河”等诗句,原来水量大。2009年被重新挖掘,但现在看不出来有多大的水量。
可是一路寻来怎么没找到那个战国石刻?
不再往下走了,沿路往回路都是上坡了,这才感觉这东径关从代州来的古关路有点辛苦,远远可以看见这来路的山沟,到关口估计要上升200——300米左右。
回到关口前,对那战国摩崖还是不死心,对着导游手册上的图,嗨就在镇边祠对面这摩崖的上面——“天造险阨”有一部分被草挡住了,关键是没有一个指引标志。无怪乎找不着,此摩崖据说是楚人宋氏题写,但许多人存疑,不确定。我觉得也有点蹊跷,偌大的一片石头,为什么偏偏写在角上?是多年的地质变化?也可能基于疑问太大,现在景区并不说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