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雁门关

(2020-10-16 15:51:43)
标签:

杂谈

雁门关

忻州

代县

分类: 古城古村
      8月去晋北,玩完大同到朔州,然后去雁门关。雁门关太多的历史和故事,所以搞了三个帖子,一是雁门关游记;二是雁门历史上关本来是东径关、西径关两个关口,说说历史;三是镇边祠。
      那天我们从朔州出来,打算先去广武古城。因为广武古城那儿高速出口封闭了,只能走元朔高速到元营下高速,沿G208路到和二广高速交汇的地方,我们先匆匆看了看附近的旧广武古城、新广武古城和广武段长城三个地方。
     从新广武古城出来我们沿着G208路往西去雁门关。来以前只是对雁门关的景观看的仔细点。可是到了这里发现这一代的长城、关隘、古堡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可现在分别在两个县。雁门关整体在代县,现在搞成高大上的景区;新旧广武古城和保存比较好的明长城三个点在山阴县,都是初步开发或根本就没有动作,而且还在不断破败下去。
      这里离雁门关景区也就几公里。一会到了景区,正门被封闭,来的车都被哄到了旁边沟里的停车场,要爬5-60米台阶才到游客中心前面的广场上。这里古时候的后腰铺驿站,从南来北往的过客、商旅休息的地方。已经到中午,看旁边有雁门关客栈的饭馆,窑洞式的建筑,在这里吃了午饭,好难吃还贵。
       这里到景点还有一段距离,乘景交车过去,有2公里左右吧。

游雁门关

        下车是一个广场,北面搞了一个好大的红墙,广场边上是现代搞得杨家将塑像。

游雁门关

       往南过桥是明月楼,新修的,据说明代已有,台基3孔门洞,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说是古代雁门关城北口的第一道门户,古称之宁边楼。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过这里这就正式开始进入景区了,一溜向上的小缓坡,两边是所谓的雁门村,都是农家乐,应该在这里吃午饭。

游雁门关

        豹突泉,早在明代就有记载。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名。”可现在盖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亭子保护起来,看样子水量也就是猫突的层面了。

游雁门关

       前面是边贸街。据说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贸易的地方。现在修成了买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游雁门关

      到关楼了,城楼外面是关帝庙,一间屋子。

游雁门关

       城门口在侧面,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看那匾应该是老的。两侧镶嵌砖镌对联一副:上联 “三边冲要无双地”,下联 “九塞尊崇第一关”。是明末山西有名的抗清义士、书法家傅山——傅青主所题。这里俗称小北门,里面是瓮城。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进瓮城里面,正面门上匾额题的两个字不认识,看介绍是“地利”两个字,所谓之地利门。据说这两个字是武则天创的字并题,有点讲故事。看城外的包砖,还有几分老的。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进城里是一片广场,回头看关城。

游雁门关

       关署,正在修。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上关城上面,新修的宁边楼,里面是一些历史展示。往北边的来路看,一条山沟,两山对峙,古关道蜿蜒而来。这可是扼守天下险要的所在。

游雁门关

        里面看,是沿山修的封闭关城,墙高10米,周长1000米,石座砖身。周边有四个门,北边是地利门和瓮城的小北门,南边是天险门,西边是威远门。关城有三个制高点,相对高150米左右。最显眼是东被边山上的那个塔,新修的雁塔,当然老的早就塌了。看着形式和居庸关有点类似,长城在外面,关城在里面扼守要道。居庸关外面的长城在八达岭——居庸外镇;这里长城在雁门关外面的广武城,不过不如居庸关那四十里关沟险峻。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往西边的高处去,随步步上升,关城全景逐步呈现,很壮观,就是感觉太新。还就是东北边雁塔那个山上好几溜碑廊,远看去就跟墓地似的。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20多分钟上到山上的敌楼,俯瞰雁门关,还是有点小感慨。从古到今,多少硝烟,多少诗章,多少人物。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重峦叠巘,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蛮雁出于其间。”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从南边的城墙上下来是威远楼,说是关城的西门,其实这个位置靠南,此楼原建于明嘉靖年间,但现在也是2012年复建的。
       上东边的那个高点的路拦着,不让过去。遂下城墙去南门(东门)。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路旁一面大墙刻着一个现代人写的长诗,我觉得一般,咏雁门的诗章自古以来何止千百,都是流芳百世的佳作,这地方搞这诗有点莫名其妙。

游雁门关

       南门就是天险门。

游雁门关

     门洞里还保留着老的青石板。

游雁门关

和地利门的字一样,那“天”字也不认识,也传是武则天自创并题的字,太多的附会。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门外面南边的高台上是镇边祠(另发)。我沿关路先往关南去看看。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景区的介绍此处有一个战国时候的摩崖石刻,沿路往下走去找找,这是镇边祠对面山崖上的摩崖石刻,当时看了一眼,没在意。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可以看见从代县沿山沟过来的这条路,像北边来路的情况一样,都是一溜上坡到关口这里。看来雁门关是建在是这条沟里的最高点,据险而建。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再往下,古关道上的车辙,看出来的沧桑。

游雁门关



游雁门关

      从这里仰望关城,雁门关露出雄伟的一面。

游雁门关

       拐过这个弯,下面是云际泉,此处早在元代有名。元代诗人萨都剌曾游历并题诗,留有“长吟入云际,袖拂日边霞”,“闻说名泉奇,观倒泻银河”等诗句,原来水量大。2009年被重新挖掘,但现在看不出来有多大的水量。
       可是一路寻来怎么没找到那个战国石刻?

游雁门关

       不再往下走了,沿路往回路都是上坡了,这才感觉这东径关从代州来的古关路有点辛苦,远远可以看见这来路的山沟,到关口估计要上升200——300米左右。

游雁门关

       回到关口前,对那战国摩崖还是不死心,对着导游手册上的图,嗨就在镇边祠对面这摩崖的上面——“天造险阨”有一部分被草挡住了,关键是没有一个指引标志。无怪乎找不着,此摩崖据说是楚人宋氏题写,但许多人存疑,不确定。我觉得也有点蹊跷,偌大的一片石头,为什么偏偏写在角上?是多年的地质变化?也可能基于疑问太大,现在景区并不说它了。

游雁门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