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盗梦——催眠缔造的奇迹》序——张亚林

(2011-04-02 13:56: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催眠
《盗梦——催眠缔造的奇迹》序——张亚林

    作者拿着一叠书稿,走进我的办公室,要我为他将要出版的书写序,末了加上一句:过几天就要交付印刷了。好家伙,如今学生找老师写序,还有时限,像下最后通牒似的。我说:且慢,写序要有感而发,待我先翻翻你的书,看看写的是什么,是否有话可说,再回答你这个序是写、还是不写。

    书稿的封面上赫然两个大字吸引眼球,“盗梦”!在中国人的心里,梦是神秘的,或时空错位、或因果倒置;虚无缥缈却又栩栩如生,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典故黄粱美梦,南柯一梦,给了落寞人多少慰藉、多少遐想;曹雪芹、高鹗合写的《红楼梦》,汤显祖、梅兰芳共成的《游园惊梦》,展示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多少世态炎凉;而李白的梦笔生花,苏轼的人生如梦又成就了多少文人骚客、引发了多少人生感慨。

    打开封面接着看下去,才知道作者写的不是梦,而是催眠。本书作者吴月波,据说读研之前就擅长催眠术,还有人给我看过他的现场录像,只见在他的催眠之下,众人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呆若木鸡,任其调度、蔚为奇观。“催眠”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民间的“跳大神”似乎都有一点催眠的意味。世界上第一位大规模地运用催眠术治疗疾病,恐怕要数200年前的麦斯麦尔(Mesmer)了,当年他那惊动了法国君主的“动物通磁术”,现在看来就是所谓的催眠术。仅仅这个缘由,麦斯麦尔疑似骗子被驱除出巴黎,麦斯麦尔金盆洗手不干了。从此,催眠术又沦为魔术师的幻术和杂耍艺人的戏法了。

    无论古今中外,催眠术都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低,很多人都将信将疑,觉得神秘兮兮的。身边突然出现一个有如此能耐的学生,自然促使我对这一神秘现象兴味盎然、心向往之。我期望他在学位答辩时,能找到一些“科学”的证据,比如脑电波,证明催眠现象与觉醒和睡眠有何不同?催眠现象与心理学中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有何不同?在医学界,催眠术不应是随意逗笑的事情,研究催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了解大脑正常功能的运作机制。虽然我们至今对催眠了解不多,主流医学界对其仍有诸多疑议,甚至表现为不屑一顾。然而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很早以前就有人使用催眠止痛,近年来还有人使用催眠术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创伤等。为了弃其污名化,为了让催眠术堂而皇之地步入严肃的医学殿堂,很多人为此进行过大量的抗争、呼吁、研究和临床实践。

     在这些不懈努力地为催眠术正名者中,有一位是不能不知道的,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1901-1980)。匆匆翻了一下,好像本书写的大多是关于他的故事。此处不再赘述他那不凡的个人经历,也不再重复他那些动人的职业故事。这些大家可以打开书来慢慢品读。读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艾瑞克森高超的催眠技术和无法复制的生命传奇赢得了许多追随者,他被他的追随者们奉为二十世纪催眠界的超级大师、封为现代催眠之父。甚至可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媲美并肩,认为弗洛伊德的贡献只在于心理治疗的理论,而艾瑞克森的贡献在于心理治疗的实务。

    我对催眠术一窍不通,对艾瑞克森也知之不多,不敢妄言论其长短。但我觉得,无论你将他奉若神明,或是视其为桀傲不驯,艾瑞克森在心理治疗史上都将是一位有着独特影响的人物。

    艾瑞克森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的机智、幽默,几近炉火纯青的沟通天赋;是他的颠覆传统、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的治疗方式;是他的天真、执著,坚信人人都有内在智慧的人本思维。说故事是艾瑞克森的专长,似乎也是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模式。在那些颇具启发性的故事中,他经常自然地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医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珍闻,巧妙地激发当事人的潜能储备、导正当事人的观念偏差、矫正当事人的行为障碍。在对等交流中完成治疗,化催眠于无形,他完全颠覆了催眠施术者必须至高无上的传统。

    我相信,人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未曾完全开启的智能宝库,在那里蕴藏着无限潜能。如果你也相信,抑或是不置可否,也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作者笃信执著、文笔流畅,也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艾瑞克森、讲催眠术、讲催眠术创造的奇迹。看完这些故事,也许能引发你了解人类心灵的兴趣,甚或可以借着探索潜意识来开扩你生命的视野。

    

                                                                                                                              张亚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2011.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