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董大》评课材料

(2011-04-23 12:42:5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评课反思

《别董大》评课材料

前进小学 张慧敏

    今天,我听了王老师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王老师根据所教古诗《别董大》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读中感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别董大》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王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王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王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作者和董大分别的场面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王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要提高效率,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式的整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的策略。采用师生对话(引导探究),生生对话(合作探究),生与文本对话(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对话交流过程,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最后我也有个困惑,就是古诗的主题挖掘的深度如何把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