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JGT283-2010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行业标准

(2012-03-23 20:29:44)
标签:

玻化微珠

玻化微珠砂浆

保温砂浆价格

珍珠岩

膨胀玻化微珠

施工方案

房产

分类: 玻化微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 1042—2007

 

 

膨胀玻化微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膨胀玻化微珠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温度不高于 800 膨胀玻化微珠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及相关术语

GB/T 4132  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7431.2-1998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4132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膨胀玻化微珠  expanded and vitrified small ball

由玻璃质火山熔岩矿砂经膨胀、玻化等工艺制成,表面玻化封闭、呈不规则球状,内部为多孔空腔结构的无机颗粒材料。

3.2  

体积漂浮率  floating ratio

在水中漂浮的样品体积占样品总体积的百分比。

3.3  

表面玻化闭孔率  vitrified and closed ratio of the surface

一定量的样品中,表面完全玻化封闭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比。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按堆积密度分为Ⅰ、Ⅱ、Ⅲ三类:

Ⅰ类:堆积密度小于80 kg/m3

Ⅱ类:堆积密度80 kg/m3120 kg/m3

Ⅲ类:堆积密度大于120 kg/m3

4.2 标记

按产品名称、分类、本标准号顺序标记

示例 :堆积密度为60kg/m3的膨胀玻化微珠产品标记为:

膨胀玻化微珠 Ⅰ JC/T ´´´´-´´´´

5 要求

 5.1 外观

膨胀玻化微珠表面应有玻璃光泽,颜色均匀、一致。

 5.2 粒径

粒径范围由生产商规定,超出粒径范围部分的质量不得超过10 %

 5.3 物理力学性能

膨胀玻化微珠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膨胀玻化微珠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堆积密度,kg/m3

80

80120

120

筒压强度,kPa

50

150

200

导热系数,W/(m·K)

平均温度25

0.043

0.048

0.070

体积吸水率,%

45

体积漂浮率,%

80

表面玻化闭孔率,%

80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

目测。

  6.2 堆积密度

GB/T 17431.2-1998中第6章进行。

  6.3 粒径

GB/T 17431.2-1998中第5章进行。试样数量2 L,过筛时间10 min,每次称量前均应使试样静止几分钟。

  6.4 筒压强度

按附录A进行。

  6.5 导热系数

GB/T 10294进行。

  6.6 体积吸水率

按附录B进行。

  6.7 体积漂浮率

按附录C进行。

  6.8 表面玻化闭孔率

按附录D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粒径、堆积密度、体积吸水率和表面玻化闭孔率。

7.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5.15.3的项目。

正常生产时,型式检验每年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鉴定;

b) 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1 组批和抽样

 7.1.1 组批

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类别的产品,每100 m3为一批,不足时也为一批计。

7.1.2 抽样

从每批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5包,将每包按四分法缩分到8 L

7.3 判定规则

有两项及两项以上达不到规定指标时,则判定为不合格;若仅有一项达不到指标时,应抽取双倍样品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检,如复检后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出厂产品应有质量合格证,每一包装袋上应标明产品标记、商标、数量、生产商名称及生产日期,并按GB/T 191的规定,标明怕雨、怕潮等标识。必要时应注明使用注意事项和要求。

8.2 包装

产品应采用防潮包装袋包装。

8.3 运输和贮存

运输中应有防雨防潮措施,搬运时应避免破损受潮。

应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贮存,并按类别分别堆放,避免重压,码放高度不宜超过5m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筒压强度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 承压筒:符合GB/T 17431.2-19989章的规定。

b) 压力机:根据筒压强度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压力机,测定值宜位于所选压力机量程的20 %80 %范围内。

A.2 试验步骤

a) 混合试样,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为约5 L,将试样在(105±5)℃下将试样烘干至恒重,随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b) 将试样均匀装入承压筒内,使试样的表面平整,冲压模的下刻度与承压筒的上缘重合。

c) 把装好试样的承压筒置于压力机上,以10 mm/min的速度匀速加荷,压下深度为20 mm时停止加压,记录压力值。

A.3   结果计算

筒压强度按式(A.1)计算,以三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1 kPa

  

                                                                                          3
                          p=  ___     *10              ……………………………………(A.1

                              a

式中:

P —— 筒压强度,单位为千帕(kPa);

F —— 压下深度为20 mm时的压力值,单位为牛顿(N);

A —— 承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体积吸水率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 天平:精度为0.1 g。

b) 容量筒:容积1000 mL。

c) 烧杯:容积3000 mL。

A.2 试验步骤

a) 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为约5 L,将试样在(105±5)℃下将试样烘干至恒重,随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b) 量取1000 mL样品放入干燥烧杯中,称量试样与烧杯质量,缓慢均匀地向试样中加水,边加水边用玻璃棒轻柔搅拌,使待测试样能全部充分润湿,待刚刚析出水时停止加水。

c) 称量吸水后试样与烧杯质量。

A.3 结果计算

体积吸水率按式(B.1)计算,以三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m1_m0

                     X=  ______     *100%                          

                          P.V

 

                                               …………………………………(B.1)

 

 

式中:

X  —— 体积吸水率,%;

m0 —— 吸水前试样与烧杯质量,单位为克(g);

m1 —— 吸水后试样与烧杯质量,单位为克(g);

V —— 试样体积,取1000 mL;

r  —— 自来水的密度,取1 g/cm3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体积漂浮率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 容器:容积3000 ml以上的烧杯。

b) 量筒:量程500 ml

A.2 试验步骤

a) 将试样在(105±5)℃下将试样烘干至恒重,随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b) 用量筒量取500 ml试样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水,水量应能使试样在水中明显分层,轻轻搅拌后放置7 d,放置过程中应搅拌几次,每次搅拌1 min,以使试样得到充分湿润,试样放置过程中应封盖容器口。

c) 取出全部沉淀的试样颗粒,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随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测量其体积。

A.3 结果计算

体积漂浮率按式(C.1)计算,以三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v0_v1

                 L = ________  *100%                    …………………………………(C.1

                        V0

 

 

式中:

L  —— 漂浮率,%

V0 —— 试样原体积,取500 ml

V1 —— 沉淀的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表面玻化闭孔率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放大倍数与膨胀玻化微珠粒径相适宜的放大镜或显微镜。

A.2 试验步骤

从试样中取50个~100个膨胀玻化微珠,将试样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逐个观察样品颗粒表面玻化封闭的程度,记录表面玻化封闭的样品颗粒个数及所观察的样品颗粒总个数。

A.3 结果计算

表面玻化闭孔率按式(D.1)计算:

                             s1

                       H =       *100%                    …………………………………(D.1)

                             s0

 

式中:

H  —— 表面玻化闭孔率,%;

S0 —— 所观察的样品颗粒总个数;

S1 —— 表面玻化封闭的样品颗粒个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