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我随中科院“尼罗河国际科考队”前往埃及,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当时埃及大选正在酝酿之中,据说各党派之间正明争暗斗呢,我们心里都直犯嘀咕:千万别遇上他们掐架啊。中科院的组织者们自然也是捏了一把汗。好在我们沿尼罗河走下来,一路平安无事,虽然在一些城市看到了诸多竞选者的宣传画,却没有什么紧张的动向,游行示威、打架斗殴之类的事也一次没遇上。真是万幸——回来后不久,埃及就传来了动乱的消息。
虽然当时正处于“圣诞”、“元旦”的前夕,埃及却没有任何喜庆的气氛。我们猜想有两个原因,一是处于大选之前的“山雨欲来”状态,外松内紧,绷着呢;二是阿拉伯人本来就不看重圣诞和元旦,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是“开斋节”,那是在一年一度的“斋月”之后。去年的“斋月”是在8——9月,我们到埃及时,这个最重要的月份早已过去了。
http://s13/middle/79d8f23aha0dfaecae25c&690
http://s1/middle/79d8f23aha0dfafc89440&690
千禧年期间我曾去过埃及,1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中国在这10年间已经发展的今非昔比,但埃及呢?我曾希望能看到一个与我记忆中不一样的埃及。两个星期下来,却失望地发现埃及变化不大,唯一很直观的变化,就是机动车增加很多(虽然低档车占多数),开罗堵车的时间相应地也增加了很多。
埃及首都开罗有人口1700万(官方数字),却只有一条环路。这些年机动车增加不少,管理的加强却相当不成比例,至少我们在开罗市区来来回回好多次,没看到过红绿灯,也基本上没看到交警。堵车是经常的事,浪费掉我们大量宝贵时间。
http://s3/middle/79d8f23aha0dfcb639a32&690
http://s8/middle/79d8f23aha0dfcc3d6d37&690
科考队离开埃及的前一天,我们遇上了一次最严重的堵车。那天晚间我们从苏伊士运河考察归来,本打算回到宾馆抓紧休息,第二天凌晨就赶往机场——就要打道回国啦!没想到刚接近开罗,还没进郊区呢,就开始堵车了。刚开始还走走停停,后来在某个路口停下就一小时没动窝。我们又累又渴,饥肠辘辘,坐在车上百无聊赖,却又无可奈何。
http://s11/middle/79d8f23aha0dfce7f862a&690
http://s16/middle/79d8f23aha0dfcf6145ef&690
http://s16/middle/79d8f23aha0dfd5a8621f&690
这个路口已经堵得水泄不通,连机动灵活的摩托也没办法了,熄火停在路边。行人在车阵中穿行,许多司机久等不动,干脆都钻出车来活动一下筋骨。等我们冲出“重围”回到宾馆,已经是晚上10:30了。
http://s13/middle/79d8f23aha0dfd85a0c2c&690
http://s11/middle/79d8f23aha0dfd8e3706a&690
http://s8/middle/79d8f23aha0dfdfdc7607&690
总结一下开罗的堵车,觉得与我们北京、上海的堵车还不一样。北京、上海毕竟管理较严格,交规教育也到位,不管怎么堵,各种车辆、行人还都能各行其道,大致不乱。但开罗却是各种车混行,摩托车、三轮车、货车都在一起挤,有时行人也加入进来,那堵得真是洋洋大观。
http://s11/middle/79d8f23ah767cca15f40a&690
开罗的很多路段还没划行车道,司机们随时可以任意左右变道、乱串。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尽管乱成这样,许多公交车连车门都不关,有些乘客就吊在车门边,根本不顾危险,好像是一种常态,政府部门也不管。有的小公共已经挤满了人,后上来的人就站在车门边,手抓住车门上方,整个人身子吊在车外,还大声地聊着天。这也许就是“知足者常乐”吧——我感叹!
http://s13/middle/79d8f23aha0dfe7c2813c&690
http://s7/middle/79d8f23aha0dfe85c7496&690
http://s16/middle/79d8f23aha0dfe8f57acf&690
http://s7/middle/79d8f23aha0dfe96f827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