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五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2015-10-26 16:51:18)
标签:

学习资料

分类: 谢文静双研材料夹

学习“五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一面坡中心学校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模式新颖、实用,效果突出。20106月,被哈尔滨市教研院设定为哈市教研基点学校。2012913日,哈尔滨市教研院在一面坡心中学校举行了“五位一体”教研模式、阳光送教活动,意义重大。老师们很振奋,收获颇丰。

“五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其实我们学校的实际科研和教研活动(“滚动式焊接课堂探索”模式)等的模式与其极其相似,这也让我校的教师对“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很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构建“五位一体”团队式教研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研究潜能,强化研究型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和研究水平。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质量稳步提高。

在此,对“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做一下介绍,以此供我们共同学习和提高。

新型 “五位一体” 教研模式。

教研模式具体是:

研课—磨课—答课—引课—辩课。

“研课”(lesson study),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许多教师对这种方法也很感兴趣并付诸实践,现在已经发展出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汇集学术信息的研究网站。这种深受教师欢迎的专业发展模式,以其发展性、合作性和实践性与其他模式迥然不同,值得我们比较和借鉴。

“研课”是与学生学习同步进行、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有五个共同的特征:它们被其他教师观察;它们被教师共同计划,常常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它们集中了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它们被记录、录音或录像,以供后来反复研究;它们被教师或其他人(如研究者)共同讨论。

 研课是基于教师自己钻研教材、课标和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实际操作的过程。研课的过程必须是教师自己有想法,有思路,有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本人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一起研究、交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磨课是近年来很多学校和教师都经历过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研课的成果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

 用“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复地修改斟酌和教师的大量创造。不过,这“磨”字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那么磨课该磨什么?

①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目标不宜过于宽泛,应该符合实际。

②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整合资源?

③磨环节——哪些是必备环节?

④磨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引导?

⑤磨细节——该提什么问题?如何反馈?如何点亮细节?

 答课,是在反复磨课之后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本质上就是校本教研和校际教研活动。磨课之后的课堂教学研究范围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那么对目标的把握怎么样?教材的理解、处理怎么样?教学环节有效吗?学生学习思维状态、参与程度怎么样等等,别人听课之后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困惑,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答疑,回答听课者的疑问,有点像答记者问。

 答课的环节是,第一次把教研组或者学校成果拿出来交流、检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答疑,别人理解、领悟了执教者的设计意图、操作目的;执教者在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反思着自己的得失,思维的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可以把答课这个环节处理的有深度。特别是通过答课提升集体研究的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课,就是在专家的引领下对课堂教学的再反思、再提高。因为前三个教研环节的铺垫,执教者和同伴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么究竟这样的认识是否正确、有效,大家是否形成共识,需要经过专家高屋建瓴,详细分析和研究才可以清楚。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是凭感觉去教学的,那么师生互动生成的东西究竟应该怎么样处理,可能不同的人处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有规律性的内涵在里面。

专家可以通过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找到经验的理论支撑和问题的症结所在,给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实际上教学目标的完成,可以是这样进行,也可以是那样进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人有不同风格的课,教学才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辩课这个提法最早是由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叶立新老师首先提出来的,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辩课将成为小学教研活动中活力四射、激烈互动、深受教师喜爱的一种教研活动。

首先,辩课是为了辩清楚是非,而不是辩出结果输赢,辩课是没有输赢的,辩课只针对课而不针对人。

 其次,在辩课中的双方不是哪一方绝对正确,哪一方绝对错误,观点的不同不代表正确与否,而是如何定位,如何操作,如何实施更加完善和更加合理。也许正方观点以肯定优点为主,学到的是执教者的真经;也许反方更多关注的是不同教学风格的异同。辩课和常规评课是不一样的,辩课核心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大家对教学不同思维的差异与看法,所以辨课活动中大家都获得了提高。

    辨课,是当前很流行的一种教研模式,很多人都认识到,辩课不仅需要时间和氛围,更关键的是需要主题。

 学校的教研活动需要有辩课,但是,如何组织?如何实施?辩什么主题?都需要精心准备。辩课,对课堂的理解就会越辨越明,每一个参与辩课的教师都会在辨中感悟,在辨中受到教育,在辨中进行反思,在辨中提高理论水平。

研课是积淀,磨课是历炼,答课是反思,引课是成长,辩课是提升。

“五位一体”校本教研不但要形成专题性的系列活动,也可以就某一环节进行深入探讨。这项活动刚刚起步,需要大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才能成为引领一面坡中心学校教研的一面旗帜,让更多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