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科研课记录表

(2012-06-22 17:39:24)
标签:

杂谈

分类: 董海波双研材料夹

教科研课记录表

研课级别

尚志市

学科

数学

时间

2012510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师姓名

刘秀杨

骨干教师情况

尚志市级数学学科骨干

尚志市级科研骨干

研课照片:(有全程录像)

http://s12/middle/79d31633xc30c7201505b&690

教师及研课简介:

刘秀杨 女 41岁 汉族 本科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 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中心学校三年三班班主任兼双研工作室主任 除担任数学、语文两科教学工作外承担了学校科研和课堂模式改革以及双研基点校的一些工作。 主持了学校的哈市十二五学会一般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课题实验教师。

 

本课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进行自学,上课时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根据学生学习中的认知难点和误区来确定教的内容。好学易懂的知识有学生来自学、发现、交流汇报,难学未懂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来探讨解决。这是对话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效果:

    本课的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自学,体现了生成性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没有问题产生的课堂是死板的,没有活力的。本节课上,学生主动的思考,质疑,共同交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预设。但,还是有遗憾存在的,还需要努力提高处理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

 

后附本课导学案、课后反思和评议记录等。                           一面坡中心学校

 

优质课录像申请表

  授课教师姓名                                   2012       授课教师姓名

性别

职称

教龄

          

刘秀杨

小学一级

22

  黑龙江 省哈尔滨市尚志      一面坡镇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中心学校

手机

13766932631

邮编

150622

 

 

     授课内容

学科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版本

人教版

课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师教学技艺应用的主要特点及效果

以学定教的生成性课堂

 

 

本课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进行自学,上课时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根据学生学习中的认知难点和误区来确定教的内容。好学易懂的知识有学生来自学、发现、交流汇报,难学未懂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来探讨解决。这是对话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效果:

    本课的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自学,体现了生成性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没有问题产生的课堂是死板的,没有活力的。本节课上,学生主动的思考,质疑,共同交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预设。但,还是有遗憾存在的,还需要努力提高处理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

 

 

 

 

学校推荐意见

 

负责人:  

公章:王伟

    

 

 

教师进修

学校意见

 

 

 

 

教研员  刘福娜

签章:

 

 

 

主管单位意见

 

 

负责人:                    公章: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导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区一面坡镇中心学校  刘秀杨

教材简析: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己阅读课本。预测学生根据阅读课本学习会知道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在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活动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学会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至于正方形面积公式,学生是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迁移形成的。

导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活动——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4、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导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

导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导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导学对象及其预习:

学生情况: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

学生预习及任务:

8284页,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

导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学生准备: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导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证明的。通过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形成了这样的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它正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课件蓝精灵图片

以下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用估一估再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师:小的图形可以用摆或数正方形的方法求出面积,如果要求一个篮球场、足球场或更大的长方形的面积,还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合适吗?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猜测、活动、论证,解决问题。

1、猜想请你们大胆地猜猜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

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一般都会猜到与它的长和宽有关),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长、宽的变化引起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变化的动画。

2、师: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想进一步研究什么问题了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师:你们喜欢自己来探索这个问题吗?

好,通过活动解决问题是我们科学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好吗?

活动一: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些长方形。并将结果填入数学书77页记录单的表中。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厘米

 

 

 

 

 

 

/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1)讨论:观察分析你们在活动中的得出的数据,你能发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各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稍作讨论。)

2)结论: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理解: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怎样计算?

3.活动二:屏幕出示:例题1导学问题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思考汇报:

a.纸板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b. 纸板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    )排。

这个长方形摆了3排正方形,每排5个,一共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样列式计算?

5是长方形的什么?

3是长方形的什么?

15又是长方形的什么?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答:5 × 3 =15(平方厘米)

       长× 宽=  长方形面积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出示课件。并让学生依据活动要求说一说思考过程。

从中初步感悟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4.活动三:探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如果把下边的长方形缩短1分米,改成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6分米

5分米

当长和宽都是5分米时,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长和宽变成了什么?(  

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根据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和边的名称,你认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生讨论后回答,师板书:

5 × 5=25(平方分米)

边长 ×边长正方形的面积

三、当堂检测

练习;1.口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试一试。

 

 

 

 

 

 

6

6

6

6

 

 

 

 

7

5

5

6

5

2小花园的面积有多大? 走一周大约多长?

 

3

 

学生自主探究后汇报

四、归纳整理,概括总结

   好了,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表现的怎样?满意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测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区一面坡镇中心学校 刘秀杨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判断题。

  1、长方形的长10米,宽5米,面积是50米。(  

  2、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9分米,它的面积是81平方分米。( 

  3、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选择题

  1、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不一定相等

  220平方米是(    )计算的结果。

   A 长度  B 面积  C 重量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A   16米  B 8米   C 16平方米

  4、铁丝的长度是(    )。

   A  1千克  B 1米   C 1平方米

    5、至少用(  )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A 4个   B 8个    C 9 

6、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

      A 6平方厘米   B 6平方分米   C 60平方厘米

四、综合运用检测

从一张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课题实验课测试后分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区一面坡镇中心学校 刘秀杨

本次测试共有三道大题,侧重对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题是填空题。主要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学生的回答情况看掌握得非常好。本班45位学生全部回答正确,达标率100%

第二题是判断题。学生的回答也很好达标率100%

第三题是选择题。共有六道小题。

1、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不一定相等

这里学生因为在课堂上生成的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公式出现混淆,所以,在这里展开探究已经得到关于周长和面积不同的结论,所以除两名同学失误基本都选择正确。

220平方米是(    )计算的结果。

   A 长度  B 面积  C 重量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A   16米  B 8米   C 16平方米

4、铁丝的长度是(    )。

   A  1千克  B 1米   C 1平方米

5、至少用(  )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A 4个   B 8个    C 9 

4道题学生选择正确率100%。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6、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

     A 6平方厘米   B 6平方分米   C 60平方厘米

这道题有6位学生出现错误。原因是没有对不统一的单位进行转换。

【教后反思】:

通过这次测试反馈反思这一课的导学还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回顾这一节课教学, 我感受到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较好。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先学后教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预习得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只是浅层次的知道。在课堂中,我抓住这一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节课我重视课堂生成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一个学生总结正方形公式时,总结成了正方形周长公式 我及时抓住这一生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所以,在测试中出现此类问题,学生正确率100%。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以学生的学为本,课堂的有效性才会提升。

 

评课:

 

课前预习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知识方面的准备。  

通过这次对课前预习课题的研究探索,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心理方面的准备。 

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可是做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从课前观察点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老师引导的好,预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要教学生怎么样去读课本,要带着学生读。要逐题,逐图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一开始,学生不可能有这样的习惯。就我们三年组学生而言,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还不会主动预习,即使预习也不会钩钩画画。在这次课题研究课就能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充分预习。

    其次,要做一做预习单给学生参考。当然,这需要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没有这笔一刷经费,作为老教师只能花费精力和时间领学生抄。所以很矛盾。我们课题组觉得预习单很重要。这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也可以防止学生走入预习就是看一遍书的误区。

最后,要利用课上的时间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刘老师都做的非常好。我听过刘老师很多课,我觉得他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其实,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年组一直在探索年组微课题《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究 在这段时间的行动研究中,有一部分学生养成了预习习惯。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孩子,预习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就是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和锻炼,在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对于他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来说才是更加有用的。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就很糟糕了。他们只有在得到了老师的“圣旨”的前提下才会看看课本,也仅仅是看而已。

    面临这么多难题,我有些茫然,但是我们不会停下脚步,我们还要多多改进,争取把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深入到每个学生实际学习中。因为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成绩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董海波、赵杰、刘秀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