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郏县地域文化长桥篇之二】千年古村窦堂

(2015-05-10 13:24:30)
标签:

文化


 

 

http://www.pdsxww.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40910/c03fd53fd20c1579e94d46.jpg
 
孝子坊(李增强)

  幽深的小街、古朴的牌坊、高耸的古楼、残存的寨壕,一砖一瓦间弥漫着历史的厚重。8月29日,笔者沿林荫小道,行走于千年古村———窦堂,感受岁月的斑驳和历史的沧桑。

       窦堂村位于郏县长桥镇政府所在地,南临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明代隶属贵梨保,清代属富梨保。据记载,窦堂村原名“窦家堂”,窦氏原为北宋汴京名门望族,在一次宫廷权力之争中,其一支脉迁至紫云山下汝水之滨建村,遂得名窦家堂,后逐渐演变成为窦堂村。古人选址非常讲究,窦家堂村在“汝水秋声”的汝河与“蓝桥春涨”的蓝河交汇处,不仅取水方便,而且水运发达,明清时期是中原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周边州县瓷器、煤、粮食、皮革、水果等都通过窦家堂西长桥货栈码头运往漯河市、周口市等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清朝中期,后来居上的冯氏发展壮大起来,在窦家堂大兴土木,建设亭台楼阁、花园别墅,有能畅行马车南北通透的豪华住宅多处。村内历史文化遗迹较多,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尤以孝子坊最为著名。

       孝子坊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据清同治三年《郏县志》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题准建坊入祠,乾隆十七年建成。”孝子坊为红石结构,正面是两个边长2.5米,高1米的正方形须弥座,上置大石4块,各长2米、宽0.5米、厚0.4米,为基座。竖石柱4根,组成主门及两个侧门。立柱两面高蹲石狮8只,中间高,两侧稍低,上下错列,每面4只,雌雄相对。中间立柱上3条横梁飞跨,下梁额面雕有珍禽异兽。自左向右,麒麟斗凤凰、鲤鱼跳龙门、龙虎相斗、鹤舞鹿驰,坊上透花窗棂,坊下二龙戏珠,中梁刻有民间故事,中门上面刻“皇清钦旌孝子太学生冯赞”,两耳坊上又设透花窗棂。匾额“孝子坊”,下款“乾隆十七年建”。上层横梁圆雕太上老君、上八仙、下八仙及四大天王像。石坊背面雕24孝图。雕梁上有石匾两块,一刻“圣旨”,一刻“纶音”,字迹清晰,刀法精妙,周围是玲珑剔透的滚龙。两旁有石刻斗拱6块,拱眼间距均匀,为回纹透花。两个侧门透花与上梁相齐,各雕装一兽。石雕大多采用镂雕技法,雕刻精细,无论人物造型,飞禽花卉等,都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据说,在镂雕一些重要图案时,工匠所雕出的碎石子换同重银子,可见精雕细琢,非同一般。

       孝子坊为清代郏县乡绅太学生冯赞为感恩母亲所建。冯赞发迹在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冯赞原籍山西洪洞县,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冯赞与母亲王氏避难在窦堂村。有一天,冯赞梦到一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三山夹一岭,银子有一井。”冯赞醒后踏遍周边的紫云山、阴山、姬山等地挖宝,最终无功而返。正当他灰心失望时,发现所住房屋门口附近有一枯井,距离很近。心想:是不是“山”同“衫”,“岭”同“领”,三衫加一领?于是他在屋门口量了三布衫加一领子的长度,恰巧是从门口到枯井的距离。冯赞大喜,偷偷掘开枯井,发现井里金银珠宝无数。据冯氏后人说那是李自成在郏县大战孙传庭后临走时埋下的宝藏。于是冯赞和母亲就在此定居,逐渐取出枯井里的金银,后成为富庶一方的乡绅。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冯赞为朝廷捐赈灾粮50万斤。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召见冯赞并赐以官职,冯赞无意当官,于是对皇上说:“我非当官之才,且我母亲年事已高,需要我尽孝道,如果万岁御批,我就在家乡建个家庙,使全国所有的冯氏子孙有个祭祀拜祖的地方。”乾隆感其孝道即书六个大字“忠义祠”、“孝子坊”赐予冯赞。冯赞回家后大兴土木,请华夏第一能工巧匠,历时五年,到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孝子坊竣工。牌坊竣工后,冯赞又用七年的时间修建了冯氏家庙忠义祠。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忠义祠竣工之日即农历四月初四,忠义祠内举行了隆重的拜祖仪式。从此,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华夏冯氏子孙会来郏县长桥镇窦堂村祭祀拜祖。因连年祭祖,人员众多,逐渐演变成祭祖和商贸交流的古刹庙会。庙会时有祭祖仪式、古装戏、铜器及龙狮舞等,庙会持续三天,盛况空前,热闹异常。

       2008年,冯氏后裔恢复了拜祖大典,并定于农历子鼠年和午马年六年一度举行拜祖大典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