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演学习笔记

(2011-04-09 15:23:59)
标签:

音乐

表演艺术

戏剧表演基础

创作

表现派

杂谈

分类: 播音编导类

一、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
      分类: 《戏剧表演基础》笔记  
       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
    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如何使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具有审美价值:
1、演员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必须真实。
※反映生活的真实,经得起生活的检验;
※演员创作的人物要使观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真实,是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
2、演员在创造中必须考虑人物的思想内涵与哲理,此为审美价值的精髓。
※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不仅真实可信,还要能够在思想上给予观众以启迪,甚至震撼。
3、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除了应该真实可信、具有思想内涵之外,还应该是美的。
※生活的真实,思想与哲理必须通过优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生活的真实、思想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完美和谐的统一;
※从表演上来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角色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体验与体现的统一的人物形象才可能是美的;
※演员应该把对于角色的心灵的体察与感受通过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外部形式揭示出来;
※演员用以创造这种外部形式的主要手段只能是形体动作、声音和语言;
※悦目,动听,才可能赏心,任何表演艺术都必须注意的问题。
4、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要想真正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是真、善、美的统一。
二、创造者——演员的素质(演员的总体素质)
      分类: 《戏剧表演基础》笔记  
        创造者本人的素质的高低、优劣往往决定着艺术作品本身的高低、优劣。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一)演员的总体素质:
        演员的总体素质包括演员先天的形体与声音条件,长期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风度与气质,还有演员本人的生活素养,思想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专业技巧,以及职业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
1、演员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而且这些条件和演员的风度、气质结合在一起,往往既构成一个演员的创作个性和创作路子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使演员有着某方面的局限性的重要因素。
※演员的魅力,是否优秀,绝不仅仅于此(先天条件);
※形象佳是优势,但不是绝对的。
2、在演员的总体素质中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是演员本人的生活素养、思想水平和专业技巧,以及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准。
※一个演员应该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演员必须热爱生活,随时随地地留心观察生活,向生活讨教,向社会学习;
※演员本人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体验,对演员的创作来说,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因为这种经历有时可能直接成为创作某个人物时的素材;
※纷繁变化的社会,千姿百态的人群,都应该是演员观察、了解、分析、研究的对象,从中获取、积累下来的东西,都将成为演员生活素养的主要部分;
※演员还应该从间接生活中去了解,间接生活的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前人或对于某种生活十分熟悉了解的人的直接生活的记录,或是他们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等,如历史资料、人物传记、民俗风情、以及那些真实反映某种特定生活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等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演员而言,“生活”这个词,不仅仅意味着可以接触到的直接生活,而且还包括听来的,读到的间接生活;
※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演员总体素质的重要部分;
※演员的思想修养首先表现在一个演员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的正确与否,会导致对于生活现象和艺术形象的诠释的正确与错误。真善美、假恶丑的分辨,起指导作用的正是演员的世界观。因此,演员都应该学习哲学,特别是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文化、艺术修养的高低深浅决定一个演员审美情趣的高低;
※演员必须具有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出美的专业技巧;
※演员在文化、艺术上的修养会使演员有深刻敏锐的总体艺术感觉,在角色创作中,也会需要这些方面的修养;
※演员还必须重视自己专业技巧上的锻炼,它是演员用来反映生活和揭示思想的手段;
※作为一个演员,所应该具备的技巧,就是要能够化身为角色;
※敬业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演员在事业上能够获得成功的主要保证,它是来自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执著的热爱;
※戏剧演出是一种集体创作,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演员应该自觉地遵守创作集体所规定的纪律,在创作中尊重别人,相互帮助、学习,不沽名钓誉;
※“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引自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二、创造者——演员的素质(演员的创作素质)
      分类: 《戏剧表演基础》笔记  
(二)演员的创作素质
     任何人,包括残疾人在内,都具有可能成为一个演员的最基本的条件。
     一个不具备演员应有的创作素质的人,是不可能从事表演艺术的创造的。
     演员的创作素质,就是指演员能够适应表演艺术创作需要的内部心理素质和外部形体(包括声音)可塑力这样的专业素质。
     一个称职的演员,最起码应该具有“七力”、“四感”。

什么是“七力”:
1、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培养与发展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是演员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
※表演艺术是表现人的艺术,演员在自己的生活积累中,焦点自然应该集中在对生活中的人的观察上;
※想在对生活的观察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具备十分敏锐的细致入微的捕捉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和了解、感受所观察的人物的心理特征的能力;
※演员的观察力是在演员有意识地长期不懈地观察生活的努力中培养起来的;
※演员要时时刻刻都应该是目中有人,把目光总是投向生活中千差万别、风采各异的人群。
2、积极而稳定的注意力。
※演员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必须具有积极的稳定的和不断持续发展着的注意力;
※演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创作上,首先是表现在他(她)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对象上,不能真正的在舞台上行动起来,因而也就不可能在行动中去感受并真正地与对手进行真实的相互交流,这样就必然使表演失去了真实性和有机性;
※演员在创作中的注意是一种有意识的注意;
※演员在创作中应该把注意力积极稳定地集中在行动的对象上,并且随着行动的发展而持续地发展下去;
※注意力的基本要求就是演员在创作中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
※演员在创作中要尽可能地克服自己思想上的私心杂念,最重要的是“醉心”于戏剧情境中的事物,善于为自己表演中的行动创造出诱人的目的;
※演员就是要把那些本身没有什么兴趣的对象变成对自己有兴趣的对象。把没意思的东西变成有意思的东西。
3、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无法脱离想象;
※尽管戏剧演员是在剧作家笔下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但是要想把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再创作成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必须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剧作家提供的情境、事件、人物等都变得具体和丰富起来,从而使剧本中简单的舞台提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在演员的想象力的帮助下得到充实和深化;

※想象在演员的创作中不仅起着对剧作的补充与深化的作用,还能促使演员产生情绪体验以及动作的欲求;
※演员的想象力应该具有强烈的行动性;
※演员的想象中还应该有一种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即兴想象,如果演员不想在每次的创作中去机械地重复前一次的创作的话,这就需要与同演者进行合作时,在接受对方所给予刺激的同时,能够出现一种即兴的想象,进一步丰富和改进自己的创作;
※想象力不是天生的,它的培养与发展是和演员的生活积累与文学、艺术修养分不开的。生活知识的广博与文艺修养的丰富是演员具有丰富、活跃的想象力的基础;
※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可以运用“有魔力的假设”来调动自己的想象力。
4、敏锐而真挚的感受力。
※在生活中,人们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总会产生某种感受,并引发出相应的情绪上的变化,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感受力;
※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在创作人物形象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创造出人物的情绪体验;
※演员的感受力是创造出人物情绪体验最主要的保证;
※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所接受的并非像生活中那样真正的刺激,而是一种艺术的虚构,演员往往无法感受到客观上给予的刺激,因而无法创造出人物的情绪体验,导致结果只能以虚假的“表演情绪”的办法搪塞;
※演员在创造人物时缺乏真实的体验的原因,除了创作方法与技巧上的优劣程度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演员所必备的敏锐而真挚的感受力;
※演员创作素质中感受力的培养与演员的总体素质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个优秀的演员,在生活中必须是一个真诚、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有着鲜明的爱憎的人。
5、真实、准确而合理的判断与思考力。
※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创作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判断;
※判断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思考;
※在表演创作中,要做到像生活中一样地进行思考与判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表演创作中的情境是一种艺术的虚构,剧情中的一切发生的事物的结果已经预定,在创作过程中演员如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准确的思考与判断,而是不加思索的直奔结果,最终只能使所扮演的人物虚假造作,变得苍白无力。
6、灵敏而有细腻的适应力。
※在表演创作中,演员时时刻刻都要去适应规定情境所给予的刺激,适应表演中对手所给予的刺激,并且通过灵敏而细腻的适应力去展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具有良好适应力的演员,在表演上常常能够创造出十分准确、鲜明、微妙、多彩的适应,使其创造出来的人物生动感人;反之,演员所创作出来的人物,会千篇一律,使观众感觉枯燥乏味;
※演员在表演中的这种适应从创作方法上讲是建立在对规定情境的理解与感受和对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
※演员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建立在具有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等等基础之上的。
7、鲜明的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
※演员在创造人物形象时应该是既有真挚、深切、细腻的内心体验,又有准确、鲜明、生动的外部体现;
※外部体现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传达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
※只有通过外部的表现,演员的内心体验才具有可视性,“形现”方能“神开”,“容动”而见“神随”;
※演员在表演中的姿态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强弱、刚柔与语调的抑扬变化,往往会引起内心感受上的相应的变化;
※在表演中用以表现出人物内心体验的手段主要是演员的形体、声音和与语言;
※演员应该是经过不断的训练,使自身的形体、声音和语言具有充分的可塑性,达到“天然的完美”;
※“只要有了真挚的体验,表现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为,它错在不仅忽视了外部体现的重要性,也否认了表演是一门具有表现性质的艺术;
※眼神、手势、步态,这三个方面最能反映出人物的外部性格特征;

※人物丰富的内心体验,往往都要通过演员所念台词的音色、语调、语气等方面的变化才能够揭示出来,因此语言的表现力同样在塑造人物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员的形体、声音和语言的表现力要靠演员长期刻苦的锻炼才有可能发展起来,没有捷径可走。

“四感”指的是什么:
1、真实感。
※由于演员的表演创作总是在虚构的情境中进行,所以演员应该具有真挚的信念与适度的真实感;
※要想真实,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才可能表现生活;
※在表演艺术中,如果达到孩子们做游戏时所达到的真实信念,这时才可以成为伟大的演员。
2、形象感。
※由于演员需要创作出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演员应该具有善于捕捉人物特征的形象感。
3、幽默感。
※由于演员难免要演喜剧,或者说总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的剧本中遇到喜剧的情境,所以演员应该具有幽默感;
※幽默感同样是在真实表演的基础上自然展现出来的,一切故意做出来的所谓的“幽默”,都是虚假夸张、不真实的。
4、节奏感。
※表演上的“平”、“温”、“拖”都会给观众一种无精打采的感觉,因此,演员还应该具有适应行动发展所需要的节奏感;
※要想掌握正确的速度节奏,必须深入生活,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

   ★除以上所讲到的之外,演员在掌握不同风格体裁的剧本的表演时必须具有体裁感;在创造一个人物形象时要有整体感,以及作为演员总体素质中应该具有的审美感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分类: 《戏剧表演基础》笔记  
      在戏剧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它涉及到演员的表演观念问题。

侧重于内心体验的著名演员:法国杜丝、意大利萨尔维尼、英国亨利•欧文、俄罗斯史迁普金等。

侧重于外在表现的著名演员:法国哥格兰、英国盖利克、法国克莱萨等。

A、表现派:
※“创造艺术作品时,画家使用画笔和画布,雕刻家使用黏土和雕刀,艺术因工具而异。演员的工具就是他自己。他的艺术材料,也就是他为了创造一件艺术品而对之进行加工和塑造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脸,他自己的身体就他自己的生活。因此,演员应当具备双重性:他的一部分自我是表演者,即操纵者;另一部分自我是他操纵的工具。第一自我构思,按作者的构思想像出所要扮演的人物,第二自我把构思实现出来。”
                              ——表现派代表人物法国著名演员哥格兰
※表现派在完成角色的创造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没有体验,只不过他们是把体验作为寻找角色的外部表现形式的手段而已。
※“在表现派的表演艺术里,演员在家或在排演中,也会一次或几次地体验自己的角色,不过他们一次或几次地去体验觉得,知识为了要发现情感自然流露时的外部形式,发现这种外部形式后,就借助于训练有素的肌肉,学会机械的重复这种形式。可见,在这派艺术中体验并不是创作的主要步骤,只是、演员以后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
                                      ——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现派由于他们的表演观念,坚持在表演中排斥情感的参与,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表演一艺术的“出发点无论如何应该是性格”,反对不能创造出性格的“本色”表演。
※表现派的另一个特点,他们十分重视表现的技巧。他们在人物的外形与表情方面也同样勤于钻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虽然不同意表现派的观点,但对它也不是全盘否定,而且承认表现派是表演艺术的一个流派。

※在表演观点上表现派与体验派是相对立的。

B、体验派
※体验派演员都非常重视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的体验,认为演员应该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中去。不应该把演员的情感排斥于表演创作之外,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创造出角色的情绪体验。
※“我相信每一位伟大的演员应当是,而实际上也是被他所表演的情绪所感动的;他不仅要哦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这种情绪,或在他背诵台词是感受到它,而且他必须在每一次演出这个角色时(不管是演一次或一千次),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他能感动观众到什么程度,也正决定于他自己曾感动到什么程度。一个演员如果没有感受到他所表现的那种情绪,他只不过是一个灵巧的机械师而已。”
                          ——体验派代表人物意大利著名演员萨尔维尼
※体验派的演员认为在表演中演员的情感应该是演员用来进行创作的材料。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投入,必须真正去感受,并在感受中创造出角色的情绪体验,否则表演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
※体验派也不认为灵感式的表演和不受控制的激情在表演中是正确的。
※演员的情感应该参与表演的创作中去,但这种情感应该是有节制的,受演员约束的。
※“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演员只有在达到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就叫做体验角色。体验帮助演员去实现舞台艺术的基本目的就是创造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把这种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在舞台上传达出来。可见,我们的任务不单是通过角色的外部表现形式来描绘角色的生活,而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创造我们所描绘的人物和整个剧本的内在生活,使我们本人的情感适应这个别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心灵元素奉献跟这种生活。”
                                      ——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既要重视体现,同时也不反对体验,主张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树立正确的表演观念,首先应该明确两个关系,即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一)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演员要“化身成角色”——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演员作为创作者,应起主导作用。
※演员的生活素质、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与专业技巧对于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演员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演员既是创造者,但又要受到文学形象要求的制约。
※演员的创作不应该是自我表现,而总是在创作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极不相同的另一个人物,一个特定的角色。
※演员的创作必须从自我出发,即自身的条件与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去创造角色,同时又必须创造出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或者说是很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与角色之间就不可能不存在矛盾。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虽然与其它艺术创作一样是创作者与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之间的矛盾,但演员是以其自身为创作的材料与工具。
※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自我:第一自我(演员)与第二自我(角色)。
※演员在创作过程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演员在创作中,既有演员本人的创作生活与创作感受,同时还必须过角色的生活,感受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生活,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
※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辩证统一,双重生活的协调与促进,也是演员必须解决的矛盾。(解决方法: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最终达到角色的要求。)
※演员本人是角色创作的现实的物质基础。
※不论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演员本人何等相似,都绝不能等同于演员本人,需要演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像和体验,抑制演员本人与角色相悖之处,发展其与角色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内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时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这样一种假定的状态,最终“化身成角色”。
※在“化身成角色”的过程中,从始至终的表演角色必须在演员的控制下进行,完全的“忘我”是不可能,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表演应该是:演员在创作中一方面始终清醒地把握与控制着自己的认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全身心地投入,包括自己的情感的投入。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是由演员来统一的,但是最终应该统一与演员所要扮演的角色。

(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即演员创造角色是体验与体现的关系。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容动而神随,形现而神开。
※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思想情感的体验应该起主导作用的、是基础的,在人物的创作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先有体验,才有体现,外部的体现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属关系)
※离开体验,演员的创作是无法进行的,也无法寻找到准确的表现形式。
※没有体验的表演,往往只能是十分苍白的。结果只能使角色失去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力量。
※表演创作中,演员能否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感情,是鉴别演员在表演基础上是真实还是虚假的分水岭。
※体验是基础,体验的目的是为了人物的创造,演员的创作中决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
※一个演员要想创造出真实动人的任务形象,一方面要有十分真挚、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地探求精确的表现形式。
※只有正确的认识到“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才有可能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