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平老师上的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黄老师的课堂,整节课气氛活跃,生动有趣。首先从游戏导入,说出自己的朋友的名字,为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做好铺垫。在口语交际中,黄老师能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设计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每一关都从动画入手,用小学生喜欢的小猪佩奇向大家作自我介绍,然后提出交流要求,再师生示范如何进行交流。最后全班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学得轻松、活跃,大家都乐于表现自我。
黄老师在课堂中还特别注意细节教学,如在练习说话时,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倾听者,都有明确的要求,每一个回答,都要求说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坐姿端正等,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杨肖梅老师上的《唯一的听众》,它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奏出“真正的音乐”的事。本节课亮点如下:
一、线索明朗,层层深入。
《唯一的听众》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杨老师这节课,教学流程简洁流畅,教学思路清晰。这篇课文有两条线:一是“我”在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二是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现出“我”对老人与众不同教育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紧围绕这两条线组织教学。一开始,要学生自由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找出“我”音乐方面的变化,然后再分析老教授语言和神态对我产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层次井然。
二、重点突出,目标落实到位。
语文课标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因为这篇课文有两条线,要想在一节课中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杨老师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先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教授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弄清老教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并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讲话的内容揣摩她为什么这么说。我听了老教授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教授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拾自信,以突破教学的重点。
三、创设情境,升华主题
杨老师引导学生感悟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然后让学生进行情感的延伸,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对老教授说些什么,这样读写结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