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18-10-27 13:50: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教学难点: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所学内容,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2.
3.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
(1.)请学生按照写话四要素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三要素。(即时间、人物、事情)
(2.)复习量词的应用,“头”与“只”的用法区别。
2.
(2.)“大象又高又大……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出示大象与墙对比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大象的大。
(4.)指导学生用感叹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
3.
(1.)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2.)曹操觉得这些办法怎么样?
(3.)请学生演示出“直摇头”的样子。
(4.)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呢?小组讨论。
(5.)请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办法,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
(6.)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4.
(4.)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图片重新整理曹冲称象步骤。
(5.)曹冲听完反应如何?与大臣们的办法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
四、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学生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有没有什么难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说给我们听听,我们一起想办法。
板书设计:
曹
冲
称
教学反思:《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中,(1)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开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然后精读课文,理解重点。(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3)通过不断解答问题来引出故事走向,例如 “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等,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这节课有待改进地方:(1)没有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评价,回答问题后没有注重表扬、缺少鼓励性话语。(2)授课过程中板书内容多,更换频繁,应按分类进行板书(如课文内容板书、近反义词与多音字的板书等)。(3)备课应更深入更充分,控制好教学时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