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17-11-12 19:01:15)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花钟》教学设计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情的习惯。
2、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1、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词语。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花钟
1、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出示课件:学习提纲一
2、汇报。
三、理解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 齐读第3自然段。
⑵ 引导“泡泡”的问题。
出示课件:植物学家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
(小组讨论)
(3)出示课件:我会夸。
2、激趣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学习提纲二
(2)汇报:
(3)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写美了、写活了,你也会吗?
出示课件:小作家
(4)读读记记。
(5)师生互动读句。(考考你)
(6)出示课件:再朗读。
(7)制作花钟: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花钟。(指一名学生负责,由他找伙伴上台做花钟。)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着学生做的花钟提出问题:板书:开花时间不同?
(2)出示课件:我是小小科学家
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呢?
(3)汇报,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4)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例子
(5)指导读文段
(6)出示填空练习
(7)自读第二文段,划出上题所填的内容。
四、总结延伸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而且还解开了花钟的秘密,同学们,花不仅带给我们美丽,还告诉我们时间,所以我们要爱护......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有信心吗?要有行动哦,看到第一自然段最后一个是什么标点符号?这个省略号表示……那请看今天的作业。
五、作业:
1、积累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在课后自己搜集资料,把花钟制作完整,展示自己所做的花钟。
2、观察你最感兴趣、最想介绍的一种事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进入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什么是花钟?这样的花钟真妙、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我也想做这样有趣的花钟。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就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最后一段)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钟》第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好这段,我进行了引导、师生互动朗读,但在第二段的教学中,由于这段只是介绍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学生容易学懂,所以我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进行检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