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7-06-29 17:32:36)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2.懂得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

  难点:能懂得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录音范读整篇文章。

  二、新授

听录音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找找原因好吗?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   )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来。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 、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3、用      标出表示小猴子摘玉米动作的词语并做一做这个动作。

4、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样?又( )又( )

5、小结学法:读---------做。

(三)、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默读2-4自然段

1、数句子。

2、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

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3、用      标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并在小组内做一做。

4、桃子、西瓜长得怎样?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小猴子最后带了什么回家?用双横线画出来。

2 、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大家讨论一下。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确的目标,三心二意,将会一事无成的道理。)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三心二意,就将会一事无成了。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行词句的训练。如结合插图 ,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在教学中我问孩子: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事物的可爱。同样的,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非常好。在理解了这几个词语后,我又问:小猴子把曾经喜欢的桃子、西瓜都扔掉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小猴子的心里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见一个就喜欢一个,而原来的那个就直接被扔掉了。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并让孩子进行动作表演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寓乐于学,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本节课,我依托文本,结合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关注语言的发展,让学生能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