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科组对学校公开课的评课意见
(2017-06-02 15:50:12)五年级语文科组对学校公开课的评课意见
《乡下人家》这一节课林老师能够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回归文本。在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一组一组的词语,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的美景,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归巢的鸟儿、鲜嫩的竹笋,给人感觉不是在读词语,而是在欣赏画卷。教师采用以读为主的主策略,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来发现美,欣赏美,感悟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例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是课文中描写得生动形象的重点句子,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作者的写法。捕捉住“探”这个关键词语,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让学生做“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动作,体验到雨后春笋那么可爱,一派生机的场面。这时候再朗读,文字就是立体的了,画面活灵活现的在学生头脑里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获取了很大的教学效益。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张老师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是对这两个词的深入理解,不仅有直观形象上的感受,还有语言的碰撞。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仿佛看到了什么,使整节课语言训练扎实。
(1)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文中最后一段,描述了小彼得的心理变化,老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藏进”、“小心翼翼”、“塞进”,设身处地的结合小彼得当时的心情,来理解这些词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意,老师试图在解读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回忆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妈妈一直在为自己做些什么。通过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达到了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对话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