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阳客家围屋游记(二):黄竹沥老屋、石狗屋、牛郎楼

(2011-03-30 08:19:17)

   3月19号,一家人冒雨开车去叶挺故居看看秋长几座典型的围楼,不幸的是到秋长时,一段路正在大修,道路泥泞车打滑不能前行,转去惠南大道铁扇门的的崇阳世居;车转来转去,不知崇阳世居在何处,忽见路旁两座围屋,颇为气派,遂开车前往;

http://s14/middle/79cb2dbeg9fab98a32b0d&690
   到门前,见围楼前的月池已经干涸;
http://s5/middle/79cb2dbeg9fab994a1624&690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老屋大门崭新的对联:基开楚叶县,业肇粤梅州。这对典型的广东叶姓祠堂对联告诉我们,秋长铁门扇黄竹沥叶姓是清朝康熙年间从梅州兴宁县合水镇溪唇村迁徙而来的,是秋长沙坑叶氏的分支。至于写着屋名的大匾,已被横批“南阳世居”所掩盖。http://s11/middle/79cb2dbeg9fab9983c2ca&690
    如果不是大门旁的楼的介绍,我们以为所到之处就是崇阳世居,实际这老屋叫黄竹沥老屋;
http://s12/middle/79cb2dbeg9fab9b146a8b&690
    黄竹坜早在500年前就有人居住。现代黄竹坜叶姓人的上祖来自梅州兴宁叶氏叶僐公的十二世后裔。据叶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元年(农历壬寅年,公元1662年)春天,叶氏兄弟叶特茂、叶特盛由兴宁县合水溪唇徙居归善县淡水沙坑(今惠阳区秋长镇铁门扇村),叶特茂(1617——1709年)定居黄竹坜(今铁门扇村石狗屋,叶特盛定居周田村),为黄竹坜开基祖,是沙坑叶氏的主要始祖。

http://s3/middle/79cb2dbeg9fabb431d4b2&690
   黄竹坜老屋内天井内一片衰败景象,围墙摇摇欲到,让人不敢立于两旁
http://s1/middle/79cb2dbeg9fab9b49d630&690

http://s14/middle/79cb2dbeg765df5f3dedd&690
    进入中堂内的门紧锁,一位大爷帮我们打开门去参观;
http://s6/middle/79cb2dbeg9fab9bd1b375&690
    中堂内吉庆是放的鞭炮碎屑到处都是,无人打扫;神龛上供作叶家祖宗的排位;环境比较肃穆,也没好意思当大爷的面拍几张中厅的照片;

   特茂公于清康熙8年(农历己酉年,公元1669年)兴建祖屋一座,称为上屋。并在屋前方种植一片黄竹,黄竹生长得很茂盛,且连年竹报平安。特茂公兼有高尚的人品,十分赞赏竹文化,欲用黄竹定村名。由于叶族要在沙坑乡发展,在沙坑里有坑就有坜,坑、坜是同义词,坜是坑的中心。公即取三字开村名曰“黄竹坜”,写下竹叶文化第一页。特茂公有子五人,其中四个儿子在沙坑发展,次子叶荣庭在黄竹坜扩展,三子叶辉庭在铁门扇建造一座大型的南阳楼,四子叶显庭在求水岭建造房屋一座供其弟焕庭后裔居住,显庭公又在鹧鸪岭兴建房屋定居。特茂公93岁高龄去世,叶氏后人敬称特茂公为落诞祖竹叶公,尊为沙坑叶氏一世祖(惠阳世系)。

不过现在的围楼前方的黄竹并未多见,围楼后也未见风水林;


http://s5/middle/79cb2dbeg9fab9c120fc4&690
    沙坑叶氏黄竹坜二世祖叶荣庭(1642——1708)于康熙29年(农历庚午年,公元1690年)在祖屋旁边下方兴建一座半月形的客家围屋,门前修筑了月池,月池与围屋之间为禾坪,此屋称为下屋,可供100人居住。下屋的主人叶荣庭有两个儿子,长子叶天保、次子叶天佑。兄弟分居时,叶天保又在米糊坝兴建一座规模不大的房屋,而叶天佑一家就住在黄竹坜的下屋。叶天佑有五子:长子叶维科、次子叶维一、三子叶维乔、四子叶维泰、五子叶维新。叶维科在下屋的右边修建了散屋,再次扩大居住范围。叶维科有三子:叶德纯、叶德斐、叶德雄。叶德斐有五子:叶开第、叶开清、叶开萼、叶开鼎、叶开香。叶开第字定高号东林,清辛丑科进士,任虎门都间府,镇守广东海防。并在虎门修筑了坚固的炮台,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州府在其高曾祖父房屋门前两边树立了墩上加夹的功名碑;
http://s5/middle/79cb2dbeg9fab9c5075f4&690

http://s3/middle/79cb2dbeg9fab9ca12bb2&690

http://s14/middle/79cb2dbeg9fab9cd04c9d&690
     在祠堂门上悬挂进士第牌扁,对其功德予以表彰。牌匾左下角上有叶开第字样;
http://s15/middle/79cb2dbeg9fab9ce4441e&690
   离黄竹坜老屋相隔30米为石狗屋;沙坑叶氏黄竹坜二世祖叶荣庭(1642——1708)于康熙29年(农历庚午年,公元1690年)在祖屋旁边下方兴建一座半月形的客家围屋,此屋称为下屋即石狗屋;

    广东的石狗,其实最出名还是在湛江,雷州石狗早已成为一种文化!

    石狗屋始建于1669年,于乾隆30年(1765年)改建和扩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经过数个世纪风雨的冲刷,如今已褪去了锋芒,留下的只是质朴无华。来到石苟屋门前,你会发现老屋满身都是历史划过的痕迹,除了年久而生的苔藓外,还有模糊不清的各种标语。 
http://s10/middle/79cb2dbeg9fab9d2b4279&690
    在客家话中庙与猫同音,鱼怕猫,猫怕狗。为了驱逐邪气,上屋的主人只好在鱼塘的两侧边放置了石狗。石狗的姿势是座蹲的,且目视前方,守护着鲤鱼屋。(下图非本人拍摄)

   http://s8/middle/79cb2dbeg9fab9d498427&690
   但是,有一天晚上,对面的人在黑夜里把那头母石狗偷走了,不知去向,现在仅存的那头是公石狗。日久天长之后,剩下的这只"公狗"甚至被村民揶揄成300年前客家土狗的祖宗。如今,这只石狗已经成了人们对古屋的全部认识。这样一来,上屋的主人干脆把整座上屋改名为石狗屋了,保持那宏伟的气势。这就是石狗屋名称的来历。

   这只貌似小熊的石狗由一块天然的麻石雕塑而成,牢牢地固定在石座上,古人高超的手工艺让它神态逼真,温驯的表情丝毫没有著名雷州石狗的张扬。当地村民说,当年不止一条石狗,在月池的另一侧,还有一条雌性石狗,至于外形,今人已记不清了。(下图非本人拍摄)
http://s8/middle/79cb2dbeg765df62266b7&690
   另一种说法:据当地一位老人口中得知,这对石狗是祖先与一座山神庙"斗风水"的产物。据传,当年石狗屋的建设者发现屋前半里开外有一座庙宇,笃信风水的主人唯恐庙宇的神灵鬼怪冲了自家风水,就让建设者做了两只石狗来驱赶"不安分"的神灵鬼怪,还将屋子命名为"石狗屋",又名"石苟屋"。这就是石狗屋名称的来历了。

在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石狗通常会被放在百年老屋的屋顶上,这在粤、赣、闽边界的客家民居中较为常见,这是客家山民祈求石狗驱灾挡煞保平安的原始艺术。而眼前的石狗,却别出心裁地安置在月池旁边,凝望着前方。

   石苟屋的平面布局呈马蹄形,中轴对称,内部为院落,中轴线上排列着层层厅堂,是一个典型的客家传统民居。(下图非本人拍摄)


http://s15/middle/79cb2dbeg9fab9d5fe72e&690
   石狗屋的大门与一般围楼的大门明显不同,门前有前廊
http://s13/middle/79cb2dbeg9fab9d8f168c&690
   走进门廊,有一条平坦的“长天街”,街道的台阶堆满了用来烧火的花生桔杆,显然还有人住在里面。每个门门楣上文革气息依旧存在 
http://s4/middle/79cb2dbeg765df63a7093&690

    围楼内文革标语清晰可见

http://s9/middle/79cb2dbeg9fab9dc6cb48&690

     整个古屋的构造,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它的巷道,巷道成弧形,依附在一片小山坡上,巷道的外围是以户为单位,连接在一起的房子,每个房子都贴了春联,显得非常和谐。石苟屋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良好的回音效果。

http://s1/middle/79cb2dbeg9fab9e7de890&690
      石狗屋前几棵古榕树都有100多年历史,估计是随屋的建设一同栽种;

http://s10/middle/79cb2dbeg9fabf49670e9&690
    与众不同的是,叶家两座祖坟分列于两座围楼的左右,隐藏在树林之外,不知有何风水讲究;

时过境迁,原来住在黄竹坜石狗屋和老屋里的村民,都搬迁到屋村外另起新居,而大部分的人走到更远的地方寻找发展了。但是,特茂公倡导的竹叶文化至今在秋长一带影响深远。根据考证,今天秋长镇名称的来历,就以竹叶文化起名的,以诗为证:
     秋溪长兴满地叶,逢春生根更茂盛。
     竹叶源出沙坑地,秋水长流秋长家。

 

 

     

      开车离开两座老屋,上惠南大道北行转向,莫名想去前方农村瞧瞧,就看到了牛郎楼;

http://s13/middle/79cb2dbeg9fabf4f31c5c&690
   牛郎楼位于经济开发区象岭村,建于1772年,5000平方米;

http://s9/middle/79cb2dbeg9fac08660cd8&690
   文革语录到处可见。  
http://s9/middle/79cb2dbeg9fabf57abfd8&690
   谁家谁住,无人可问,因此一切对与我都是未知,直接看看照片吧;何时了解了新信息再补充;
http://s12/middle/79cb2dbeg9fabf5c9cd5b&690

http://s8/middle/79cb2dbeg9fabf6321df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