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之仁1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011-05-10 15:26:04)
标签:

论语

庄子

文化

分类: 《论语》之仁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洗),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偷巧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小思】

    在孔子看来,光有美德“恭”、“慎”、“勇”、“直”还不够,还需要“约之以礼”。否则容易让美德走样。《礼记•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礼是各种美德的标准和底线。心里有了礼,就知道什么该直,什么不该直,直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等等,这些都有了准绳可依,有度可以把握。

    就拿直举例,坦率而无礼,就是尖刻。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否知礼的问题。陈司败指出的鲁昭公娶吴国女是不合礼,这个没错。陈司败可谓是“直”。但事实上,陈司败这个行为,是不合礼的。在鲁国而说鲁国国君的错误,本身就很失礼。特别还给孔子以难堪。这就让陈司败显得很尖刻。这个事情,很可以说明,要直而有礼才是好的。

    总之,礼相当于一个中庸之道,可以制约着各种美德不至于偏向太远。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这里说的是在上位者,要在亲人朋友这些人伦关系上做出良好的表率,那么就会引导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儒家讲究人伦关系,那是基本方针。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很重交情的人。孔子曾说过:“吾有鄙也,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孔子说自己有鄙视的人,那就是有些人啊,离开故乡很多年了,在外面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了。可是遇到老朋友呢,却没半句好话,一点没有旧情。这种人,我是不要看的,bs他!

孔子还真是个直肠子的人呢。说的话也真是痛快淋漓。

 

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我们中国人讲孝道,如果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没有感情,亲情不笃,而要他爱天下,爱国家、爱社会,那是空洞的口号,是不可能的。说他真的有爱心,他连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没有爱过,怎会爱天下、国家、社会?或者说私事不爱而爱公众,事实上没有这回事。爱天下国家,就是爱父母兄弟的发挥。所以说笃于亲者,不怕人自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儒家讲爱是由近处逐渐向外扩充的,所以先笃于亲,然后民兴于仁。从亲亲之义出发,整个风气就是仁爱,人人都会相爱。看到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都不好,这样的女人不要娶,这样的男人不要嫁。

孔子强调榜样的力量,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强调在上位的君子首先要笃于亲。

庄子里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孝顺父母,父母过世后,他非常伤心,悲痛不已,以至于茶饭不思,形削骨立,几乎丧命。这件事被官府知道了,认为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就把他召进官府做了官。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知道孝子可以当官,于是,很多人仿效他,父母死后,故意不吃饭,饿着自己,有人甚至被有死了。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当然庄子讲故事,他是对儒家有不同意见的,他特意说一些个案,或者做过头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