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仁1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011-05-10 15:26:04)
标签:
论语庄子文化 |
分类: 《论语》之仁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洗),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偷巧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小思】
孔子还真是个直肠子的人呢。说的话也真是痛快淋漓。
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我们中国人讲孝道,如果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没有感情,亲情不笃,而要他爱天下,爱国家、爱社会,那是空洞的口号,是不可能的。说他真的有爱心,他连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没有爱过,怎会爱天下、国家、社会?或者说私事不爱而爱公众,事实上没有这回事。爱天下国家,就是爱父母兄弟的发挥。所以说笃于亲者,不怕人自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儒家讲爱是由近处逐渐向外扩充的,所以先笃于亲,然后民兴于仁。从亲亲之义出发,整个风气就是仁爱,人人都会相爱。看到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都不好,这样的女人不要娶,这样的男人不要嫁。
孔子强调榜样的力量,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强调在上位的君子首先要笃于亲。
庄子里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孝顺父母,父母过世后,他非常伤心,悲痛不已,以至于茶饭不思,形削骨立,几乎丧命。这件事被官府知道了,认为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就把他召进官府做了官。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知道孝子可以当官,于是,很多人仿效他,父母死后,故意不吃饭,饿着自己,有人甚至被有死了。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当然庄子讲故事,他是对儒家有不同意见的,他特意说一些个案,或者做过头的事情。